董丽娜:从盲人推拿师到播音硕士的逆袭之路
董丽娜:从盲人推拿师到播音硕士的逆袭之路
2023年12月17日晚,以“平凡中的力量”为主题的“2023北京榜样”颁奖典礼现场,一位特殊的获奖者走上舞台——她就是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董丽娜。站在聚光灯下的她,用清澈动人的嗓音向世界宣告:“愿我们无论在何方,都心怀梦想,坚持热爱,永远脚踏实地,淡定从容。”
这个在舞台上自信优雅的女性,曾经只是一个在按摩店工作的盲人推拿师。她的故事,是一段关于突破自我、追求梦想的传奇。
1984年,董丽娜出生于大连一个农民家庭,一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弱视。7岁时,当她问父母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学而她不可以时,父母才发现原来还有盲校的存在。在盲校,董丽娜每年只能回家两次,但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相反,阅读改变了她的人生,《简·爱》中主人公的坚强精神深深影响了她,让她立志要成为简·爱那样的人。
尽管学习成绩优秀,但一些悲观的论调时常萦绕在她耳边:“你们以后需要好好学习推拿,这是你们唯一的出路。”对此董丽娜并不认同,暗自下定决心,要走出不一样的道路。但义务教育结束后,可供视障人士选择的专业种类很少。于是万般无奈下,2003年,董丽娜来到一家推拿店,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寻找新的学习机会。
转机出现在2006年,董丽娜偶然得知北京有一所名为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的公益机构正在做视障青年的播音主持培训。尽管项目已经结束,但她坚持不懈地发送邮件和打电话,最终争取到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学习过程异常艰难:对于视力健全者而言,面对镜子调整口型便能轻松应对,而对董丽娜,只能依靠耳听和触摸来学习。在备稿时,她无法阅读播音文稿,需要提前请人或借助电脑将文字读出,再逐字逐句地转化为盲文进行练习。面对这些困难,董丽娜并未退缩,她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摸着盲文练习发音。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董丽娜以97.8分的高分获得了播音专业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达到了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新闻播音员的要求。优异的成绩,也让她获得了广播节目《心目影院》的嘉宾主持与后期音频编辑工作。
2010年,董丽娜又迎来了人生一个重大转折—报名参加了“夏青杯”全国朗诵大赛。在一万多名选手中,她是唯一一位视力障碍者。朗诵的篇目是《永生的和平鸽》,她的声音温暖治愈,感染力十足。最终,董丽娜以总分第四名的成绩获得二等奖。
赛后,董丽娜向组委会老师们表达了希望继续学习深造的愿望。组委会老师推荐她到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读播音主持专业。中传接纳了她,给了她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的机会。但要最终拿到学历,必须通过北京市高等教育自考的本科考试。
2011年1月,董丽娜按照规定通过网络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却遭到了拒绝。工作人员表示,对视障人士无法提供盲人考卷。对此董丽娜无法接受。她认为自己虽然失去了视力,但仍然拥有自由选择未来的权利。这种权利不仅属于她一个人,同样也属于无数和她一样的人。
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董丽娜多次往返于监管机构,不断争取,一直未果。9月30日,董丽娜家乡的媒体站出来支持她,报道了她报名参加播音专业自考遭拒的困境。紧接着,各大媒体都报道了此事,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她获得了参加自考考试资格。
通过自考,董丽娜逐渐摸索出学习方法,让自己更加高效,这也是后来她30多岁依然敢去考研的底气。时光飞逝,董丽娜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刻苦学习,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2019年,35岁的董丽娜决定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追求播音主持领域最高学府的深造机会。
2020年7月,董丽娜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攻读学术型硕士,她也是该校首位视障研究生。3年后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发言,让董丽娜火遍全网。对于她来说,这既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在各个互联网平台开通了个人账号,围绕朗诵、普通话教学、视障知识进行普及。董丽娜的直播间内,并无很多华丽的装饰,只有她和搭档李仓卯的深情朗诵,以质朴与平凡彰显出真诚与纯粹,更加触动人心。
董丽娜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即使身体受限,灵魂也可以无限自由。她用自己的声音和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每个人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