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里的“十鼠同穴”:一个关于忠诚与权谋的历史典故
三国杀里的“十鼠同穴”:一个关于忠诚与权谋的历史典故
在三国杀这款热门游戏中,有一张名为“十鼠同穴”的控制类锦囊牌,其效果是让多名角色弃掉所有手牌和装备区的牌。这张牌不仅在游戏中有着重要的战术价值,其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三国时期的真实历史故事。
历史溯源:鲍勋的悲剧人生
“十鼠同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三国志·魏书·鲍勋传》中。鲍勋,字叔业,是泰山平阳人,其父鲍信是曹操的好友。鲍信在与曹操共同抵御青州黄巾军时战死,曹操为了表彰鲍信的功绩,封鲍勋为丞相府掾属。
鲍勋为人刚正不阿,多次劝谏曹丕。曹丕称帝后,鲍勋更是屡次直言进谏,这使得曹丕对他越来越不满。一次,曹丕想要打猎,鲍勋上疏劝阻,曹丕大怒,撕毁了鲍勋的奏表,继续行猎。途中,曹丕问身边侍臣:“游猎作为娱乐,比八音乐器怎么样?”侍中刘晔回答说:“游猎胜过音乐。”鲍勋则反驳说:“音乐上通神明,下可中和人世的道理,使政治兴隆,达到天下大化,万邦安定。移风易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况且游猎的事,在原野中暴露帝王的车盖,损伤生息化育的至高原理,迎风冒雨,不是有违时间的规律吗?过去鲁隐公到棠地去观看捕鱼,《春秋》讽刺了他。即使陛下把游猎当作急务,也是臣下所不希望的。”接着又奏称刘晔奸邪献媚,请治罪。曹丕气得变了脸色,停止了游猎返回,随即让鲍勋出京任右中郎将。
“十鼠同穴”的典故
黄初六年(225年),曹丕打算进攻东吴,鲍勋当廷上谏,反对出兵。曹丕听后对鲍勋更为忿恨,将他贬为治书执法。后来,陈留太守孙邕拜见皇帝,并顺道探望鲍勋。当时营垒还未建成,只树立了营标,而孙邕从侧路而不走大路,被军营令史刘曜发见并检举他违反军令,鲍勋认为壕堑营垒还没建成,调解了这件事情,没有举报。大军返回洛阳,刘曜犯了罪,鲍勋上奏要求将他废黜遣派,而刘曜却秘密上表,说了鲍勋私下解脱孙邕一事。
曹丕于是下诏:“鲍勋指鹿为马,逮捕交给廷尉。”廷尉依法议决:“治罪刑罚,剃发戴枷作劳役五年。”三官驳回:“依照律条罚交金子二斤。”文帝大怒说:“鲍勋没有活的资格了,但你们竟敢宽纵他!逮捕三官以下人员交付刺奸官,让你们十鼠同穴,一网打尽。”太尉钟繇、司徒华歆、镇军大将军陈群、侍中辛毗、尚书卫臻、守廷尉高柔等人一同表奏“鲍勋的父亲鲍信在太祖时有功劳”,请求赦免鲍勋的罪过。文帝不许可,于是杀了鲍勋。
游戏与历史的共鸣
在三国杀游戏中,“十鼠同穴”卡牌的设计灵感正是来源于这段历史。卡牌的效果象征着曹丕想要将鲍勋及其支持者一网打尽的决心。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游戏制作者对历史细节的考究,也让玩家在游戏中体验到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氛围。
结语:历史的镜像
“十鼠同穴”这个典故,既展现了三国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也体现了忠臣鲍勋的悲剧命运。在游戏中,这张卡牌成为了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让玩家在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三国文化的魅力。正如鲍勋的墓志铭所言:“勋清白有高节,知名于世。”他的故事,将永远被后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