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古观象台:五百年的星空守望者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16:4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古观象台:五百年的星空守望者

在北京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一座古老的天文台静静地矗立了近500年。这就是北京古观象台,作为世界上连续观测时间最久的天文台之一,它见证了中国乃至世界天文学的发展历程。

01

五百年的观测传奇

北京古观象台始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从明朝正统初年至1929年,持续观测近500年。这期间,它不仅是皇家天文台,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1929年,古观象台改为国立天文陈列馆,结束了近500年的连续天文观测活动。但这里积累的大量天文科学资料,以及从清雍正二年(1724年)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近180年的气象资料,至今仍是珍贵的历史记录。

02

八台国宝级天文仪器

登上14米高的观象台,八台气势雄伟的清代天文仪器映入眼帘。这些仪器不仅是观测工具,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辉煌成就的见证。

  • 天体仪: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于1673年设计制造,重3850千克,高2.735米。它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浑象,主要功能是演示天体运动,进行不同坐标系的换算。

  • 玑衡抚辰仪:由德国传教士戴进贤等人制造,重5145千克,高3.379米。这台仪器历时10年制造完成,功能与赤道经纬仪类似,是中国最后一架大型青铜天文仪器。

  • 赤道经纬仪:用于测量天体的赤道坐标,是观测天体位置的重要工具。

  • 黄道经纬仪:专门用于测量天体的黄道坐标,对研究行星运动至关重要。

  • 地平经纬仪:测量天体的地平坐标,常用于日常观测。

  • 地平经仪:主要用于测量天体的地平经度。

  • 象限仪:用于测量天体的高度角和方位角。

  • 纪限仪:用于测量两个天体之间的角距。

这些仪器不仅工艺精湛,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高超水平。它们不仅是观测工具,更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重要象征。

03

从历史走向现代

1929年以后,古观象台结束了天文观测任务,转型为国立天文陈列馆。如今,这里是北京天文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天文科普教育的重要使命。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观象台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这里不仅是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窗口,更是激发青少年对天文兴趣的科普基地。通过各种展览和互动项目,古观象台让古老的天文知识焕发出新的生机。

04

实用游览指南

  • 门票及开放时间:成人20元,大学生10元,中小学生5元;9:00—17:00(16:30停止售票),周一闭馆。
  • 最佳游览路线:可以从台顶开始,依次参观八台古天文仪器,然后下到紫微殿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最后在东、西厢房了解古观象台的历史沿革。
  • 周边配套:古观象台周边有北京索菲特大酒店、东方君悦大酒店等多家高端酒店,以及TRB Hutong、提督·TIDU等特色餐厅,交通便利,配套完善。

北京古观象台,这座见证了中国500年天文观测历史的古老建筑,如今正以全新的姿态,继续讲述着星空的故事。无论是对天文感兴趣的爱好者,还是想了解中国科技史的游客,这里都是不容错过的目的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