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常见副作用及早期识别方法
他汀类药物常见副作用及早期识别方法
心血管病患者常服用的他汀类药物有哪些常见副作用?如何早期识别这些副作用并采取相应措施?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心血管病患者经常服用他汀类药物,这类药物常见的两个副作用是肝功能异常和骨骼肌损伤。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些副作用的早期识别方法,以及如何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肝功能异常
有人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转氨酶升高,这说明对肝脏有一定影响。他汀类药物的代谢都在肝脏中进行,因此当出现肝酶升高时需要进行分析。
如果只有轻度升高,可以密切观察,增加复查次数,或者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他汀类药物种类或减少剂量。如果升高超过3倍,需要停药,必要时使用保肝药进行治疗。
因此,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前和用药一个月后都要检查肝功能,以防止出现肝损害的副作用。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与剂量有关,大剂量使用时肝损害风险明显增加,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亲水性的瑞舒伐他汀对肝脏的影响较小,肝功能不好的人可以首选瑞舒伐他汀。
骨骼肌损伤
他汀类药物的另一个常见副作用是骨骼肌损伤,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有的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肌肉酸痛,伴有疲乏无力,但检查肌酶等指标正常。如果怀疑是药物副作用,停药后症状消失,再次用药症状又出现,说明这种肌痛是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之一。
有的患者出现肌痛和肌肉酸胀无力,检查发现特异性指标肌酸激酶明显升高,说明他汀类药物已影响骨骼肌,产生肌炎症状。
还有极少见的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肌肉疼痛无力,小便呈酱油色,检查发现肌酸激酶明显升高,伴有肌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容易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衰竭,这是非常危险的副作用,需要高度重视。
因此,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除了检查肝功能外,还要定期检查肌酸激酶水平。这种副作用通常在服药早期出现,用药一个月内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检查,之后每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
其他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副作用,就是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尤其是对于容易患糖尿病的人群,如肥胖、不运动、老年人和糖尿病前期状态的人,服用他汀类药物更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大剂量使用时,血糖升高的概率更高。
因此,服用他汀类药物需要权衡利弊。对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服用,但要注意监测副作用的发生。研究表明,服用他汀类药物如果引起一个糖尿病病例,可以预防9个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该用还是要用。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管住嘴、迈开腿,多数情况下可以避免血糖升高的副作用。
总结
他汀类药物有两个常见副作用,但通过自我观察和化验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可以尽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