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华小清心揭秘抽奖心理:为什么我们总想试试手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华小清心揭秘抽奖心理:为什么我们总想试试手气?

引用
虎嗅网
6
来源
1.
https://m.huxiu.com/article/3185661.html
2.
https://xb.gdufe.edu.cn/cn/article/id/747ba9d7-109a-4b7e-80dc-7afe2f43e90a
3.
http://celesteworks.com/%E7%94%A8%E6%88%B7%E5%BF%83%E7%90%86%E5%AD%A6-%E6%96%AF%E9%87%91%E7%BA%B3%E7%AE%B1%E5%AE%9E%E9%AA%8Cskinners-box/
4.
https://psy.sysu.edu.cn/
5.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8924
6.
https://wiki.mbalib.com/wiki/%E6%96%AF%E9%87%91%E7%BA%B3%E7%9A%84%E5%BC%BA%E5%8C%96%E7%90%86%E8%AE%BA

01

从“锦鲤”到“欧皇”:抽奖背后的神秘力量

在当今社会,抽奖活动无处不在:从电商平台的购物抽奖到各类App的新用户注册福利,从线下商场的消费抽奖到各种节日红包活动。人们热衷于参与抽奖,期待着成为那个幸运儿。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如此迷恋抽奖?是什么驱使我们一次次点击“开始抽奖”的按钮?

02

小概率事件的魔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面对抽奖时,往往会高估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小概率高估”。在一项关于在线抽奖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两种抽奖组合:一种是小概率但奖品价值高的“锦鲤型”抽奖,另一种是大概率但奖品价值低的“普惠型”抽奖。结果发现,大多数人都更倾向于选择前者。

这种偏好与我们的“运气信念”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那些相信自己运气好的人(高运气信念者)更倾向于选择小概率/高价值的抽奖,而运气信念较低的人则更倾向于选择大概率/低价值的抽奖。

03

斯金纳箱里的秘密

要理解抽奖为何如此吸引人,我们不得不提到心理学家斯金纳的著名实验——斯金纳箱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一只老鼠被放在一个箱子里,箱子里有一个杠杆。每当老鼠按下杠杆时,就会得到食物作为奖励。实验发现,当奖励是随机出现时,老鼠会不停地按压杠杆,即使奖励不再出现,这种行为也会持续很长时间。

这种现象在人类身上同样适用。抽奖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奖励机制,就像斯金纳箱里的随机食物奖励,能够激发我们的持续参与。即使我们知道中奖概率很低,但那种“万一中了呢”的念头,就像实验中老鼠对食物的期待,驱使我们不断尝试。

04

抽奖中的心理陷阱

  1. 幸存者偏差:我们总是更容易记住那些中奖的故事,而忽视了大量没有中奖的经历。这种选择性记忆让我们高估了中奖的可能性。

  2. 沉没成本谬误:当我们已经在抽奖上投入了时间、金钱或精力时,即使明知中奖概率很低,也倾向于继续参与,以避免“浪费”已有的投入。

  3. 确认偏误:我们倾向于寻找和相信那些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比如,当我们连续几次没有中奖时,可能会寻找各种理由说服自己“下一次一定会中”。

05

理性参与,快乐抽奖

了解了抽奖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我们该如何理性参与抽奖呢?

  1. 明确抽奖目的:将抽奖视为一种娱乐方式,而非获取利益的手段。保持轻松的心态,不要过度投入。

  2. 设定预算限制:如果抽奖需要投入金钱,提前设定一个合理的预算上限,避免过度消费。

  3. 关注真实价值:评估奖品的实际价值和吸引力,避免为了不切实际的奖品而盲目参与。

  4. 警惕心理陷阱: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上述提到的各种心理偏差,保持清醒的判断力。

抽奖就像生活中的小确幸,偶尔参与可以为生活增添乐趣。但只有当我们了解了其中的心理学原理,才能真正享受这个过程,而不被其左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