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高铁:穿越西北的钢铁丝路
兰新高铁:穿越西北的钢铁丝路
2014年12月26日,随着D2708次动车从乌鲁木齐站驶出,兰新高铁正式迎来全线开通运营。这条全长1786公里的高速铁路,不仅是一条连接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通大动脉,更成为推动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突破山川阻隔,织密西部路网
作为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铁的开通标志着西北地区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自2014年全线开通以来,这条高铁线路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迅速成为西北人民出行的首选。
数据显示,兰新高铁开通运营近10年来,旅客发送量大幅增长。2023年累计发送旅客2128万人次,较开通之初的2015年增长99.1%。目前,西宁站开往全国各地的直达列车已达84.5对,覆盖24个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3个直辖市,通达率达90.3%。新疆铁路则贯通天山南北大部分区域,通达新疆所有地州市,覆盖新疆80%以上的县级行政区。
“时空压缩”效应,激发经济活力
兰新高铁的开通,有效压缩了沿线城市的时空距离。乌鲁木齐到兰州的铁路出行时间由25小时压缩至11小时50分;乌鲁木齐至西宁实现朝发夕至,最快旅行时间为10小时37分;兰州至西宁更是进入1小时“高铁圈”。
这种“时空压缩”效应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为沿线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为例,这个距离西宁150公里的草原小城,借助兰新高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门源县宾馆数量从2014年的17家增长至2024年的65家,旅游从业人员从1100人增长至3600人。当地特色农产品也借助高铁网络走向全国市场,青海海沃农畜产品有限公司的牦牛产品甚至计划出口至马来西亚、中东等地。
在新疆,兰新高铁的开通带动了特色旅游列车的发展。“新东方快车”“天山号”“杏花号”“川和号”等特色鲜明的旅游列车,让“坐着火车游新疆”成为不少旅客的新选择。2023年,新疆接待国内外游客2.6亿人次,旅游收入29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227%。
释放货运潜能,助力“一带一路”
兰新高铁的开通不仅提升了客运能力,还释放了兰新铁路的货运潜能。2023年兰新铁路完成货运量25114万吨,较2014年增长47.1%,其中煤炭运输量更是增长124.3%。依托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两大铁路口岸,经兰新铁路开行的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保持强劲增长态势。2023年开行中欧、中亚班列14421列,较2014年增长45倍。
特别是对于甘肃省而言,兰新高铁和兰新铁路的协同效应显著。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甘肃依托这两条铁路通道,积极打造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2016年以来,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先后打通10个口岸通道,班列可通达22个国家34个城市。2023年,甘肃省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2.21亿元,同比增长20%。“十四五”以来,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7家,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及国际知名品牌71家,完成海外投资额4927.17万美元。
展望未来:新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
兰新高铁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幅壮美的画卷,成为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熠熠生辉的重要交通干线。未来,随着西部地区铁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兰新高铁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继续书写中国高铁的辉煌篇章。
从最初的“驼铃古道”到如今的“钢铁丝路”,兰新高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这条穿越戈壁荒漠、翻越祁连雪山的钢铁巨龙,正以惊人的速度,为西北地区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