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995”手势乌龙事件背后的真相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995”手势乌龙事件背后的真相揭秘

引用
百度
4
来源
1.
https://m.baidu.com/vsearch/xsppage?pd=video_page&atn=verticalDemote&from_sf=1&dsp=iphone&resource_id=5021&word=%E5%9B%BD%E9%99%85%E9%80%9A%E7%94%A8%E6%B1%82%E6%95%91%E6%89%8B%E5%8A%BF&alr=1&lid=10441884690535663684&se_signs=16516208083461536480_3330725351221686319_4146630032601658696_9729471207262068791_4535007583132387498_2532272122142407667_11886262131765521622_6256564924736327021&fr1=C
2.
https://www.cnblogs.com/apachecn/p/18471728
3.
https://e-uav.cn/en/index5.html
4.
https://td.fyun.cc/detail/37628fcc16ee831fe4b120659d4b7f2da4158331.html

5月6日,江苏苏州上演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995”手势乌龙事件。一名6岁小女孩坐在电动自行车后座上,频繁比划着“995”的手势。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周女士看到,她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求救信号,于是果断报警。

然而,当警方展开调查后,却发现这是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误会。原来,小女孩只是单纯地模仿了她在刷短视频时看到的手势,并不知道其含义。得知真相后,警方对小女孩及其家人进行了安全教育,提醒他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求救信号。

01

“995”手势:一个网络流传的“求救暗号”

“995”手势在网络上的走红,源于一些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有人声称这个手势代表“救救我”(“995”谐音),并声称只要比划这个手势,周围的人就能明白你在求助。然而,这个手势真的是官方认可的求救信号吗?

答案令人啼笑皆非:“995”手势并非官方确认的求救信号,而是一个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手势。它的起源和含义并没有权威记录,但可能与某些短视频或网络内容相关。

02

公安部门:从未推广任何特定手势作为报警信号

针对“995”手势的走红,多地警方已明确表示,从未将任何特定手势作为通用报警信号进行推广。警方强调,遇到危险时,最有效的求助方式是直接拨打“110”报警电话或发送短信至“12110”。

03

正确的求救方式:官方推荐的求助信号

既然“995”手势不是官方认可的求救信号,那么,有没有真正通用的求救手势呢?

加拿大妇女基金会曾发起一项名为“Signal For Help”的运动,推广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无声求救手势:手掌张开,拇指内扣于手心,其余手指覆盖住拇指,握成拳头状。这个手势可以在不被施暴者察觉的情况下,向周围人发出求救信号。

04

乌龙事件的启示:网络信息需谨慎对待

这个乌龙事件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1. 网络信息需谨慎对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未经证实的信息。对于这类所谓的“求救暗号”,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考,不要轻易相信和传播。

  2. 正确的求助方式更重要:与其依赖各种网络流传的手势,不如教会孩子们正确的求助方式。比如记住父母的联系方式、学会拨打报警电话、识别安全的求助对象等。

  3. 网络安全教育不容忽视:家长应该关注孩子接触的网络内容,引导他们辨别信息的真伪,避免被误导。

虽然这场“995”手势乌龙事件最终以一个令人捧腹的结局收场,但它也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网络信息,不要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内容。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儿童的安全教育,教会他们正确的求助方式,让他们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寻求帮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