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郑成功纪念馆:一位民族英雄的传奇人生
探访郑成功纪念馆:一位民族英雄的传奇人生
1661年,一位年轻的将领率领两万五千名将士,跨越海峡进攻被荷兰殖民者占据的台湾。经过九个月的激战,他于1662年攻占台南,迫使荷兰总督揆一投降,成功收复台湾。这位将领就是郑成功,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民族英雄。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1962年,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之际,厦门市在鼓浪屿建立了郑成功纪念馆。纪念馆选址在近代建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林别墅,东邻郑成功昔日屯兵扎营的龙头山寨与操演水师的水操台遗址。馆址及周围绿地占地13000平方米,其中主楼展厅2200平方米,陪楼展厅及资料研究室500平方米。馆匾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
纪念馆现展厅陈列面积1500平方米,除序厅外,设有《郑成功青少年时代》、《报国救民、举义抗清》、《中国宝岛-台湾》、《跨海东征-驱荷复台》、《毕路蓝缕-开发台湾》、《大义彪炳- 流芳百世》、《民族精神,激励后人》七个陈列室。展出各种文物、文献、资料、照片、图表、绘画、雕塑、模型等800余种,系统地介绍郑成功光辉的一生。
序厅中,一尊昂首挺胸的郑成功全身雕像与身后扬帆破浪的东征战船合为一体,雄浑大气,荡气回肠。在《跨海东征-驱荷复台》展厅,展示了郑军与荷兰殖民者双方战船、军器、装备的对比,以及郑荷台湾激战的场景。在《开发台湾》展厅,展出了郑氏辅臣、主持台湾开发及文教建设的重要人物陈永华墓葬出土的瓷印与水晶印,以及反映郑氏两代开发台湾时农耕、制糖、晒盐场景的深具闽南特色的陶制画像砖。
郑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日本人)。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
1661年,郑成功决定攻取台湾作为抗清基地。他采纳部下何斌的建议,率领2万5千名将士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过9个月的激战,于1662年攻占台南,迫使荷兰总督揆一投降,成功收复台湾。这一壮举不仅捍卫了国家主权,也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不朽地位。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立即着手治理台湾。他设立行政机构,推广农业,发展手工业,鼓励移民垦荒,并积极传播汉文化,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在他的治理下,台湾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后续开发奠定了基础。
郑成功的英雄事迹和民族精神,不仅在中国大陆广为传颂,在日本和台湾也受到高度推崇。2024年11月17日至2025年1月13日,日本长崎县平户市举办郑成功生辰400周年纪念活动,纪念馆外挂满灯笼,晚上有灯会仪式。2024年8月24日,台湾台南举办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活动,台南延平郡王祠举行祭祀典礼,有礼炮、钟鼓、古音诵读祭文和南管音乐等,全程依古礼进行。
郑成功纪念馆不仅是展示郑成功历史事迹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民族精神的教育基地。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中华民族都有能力捍卫自己的领土,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