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推荐:慢阻肺患者呼吸训练指南
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推荐:慢阻肺患者呼吸训练指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7%,估算患者人数近1亿。慢阻肺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还是我国第三大死亡原因。
面对这一严峻的健康挑战,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氧疗外,肺康复训练,尤其是呼吸训练,已成为慢阻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的专家们,基于多年的临床经验,为慢阻肺患者量身打造了一套科学实用的呼吸训练指南。
呼吸训练:慢阻肺管理的关键环节
慢阻肺患者常常感到“呼吸困难”,这主要是由于肺泡回缩力减弱、气体滞留以及气道狭窄阻塞等原因造成的。通过系统的呼吸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增强身体的氧气供给,降低肺部感染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基础训练:从呼吸肌开始
缩唇呼吸
缩唇呼吸是最常用的呼吸训练方式之一。具体操作如下:
- 吸气时闭口,用鼻吸气
- 呼气时,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经口缓缓呼出
- 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3
- 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日2-3次
这种呼吸方式能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帮助肺泡内气体更好地排出,缓解呼吸困难。
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另一种基础的呼吸运动方式,有助于增加肺通气量,降低呼吸频率。具体步骤如下:
- 放松双肩,左手置于胸部,右手置于腹部
- 吸气时腹部膨出,收紧腹部肌肉
- 缩唇呼气,感觉腹部下沉
- 每完成1次腹式呼吸休息两分钟,重复三次为一组;每天重复此练习多次
全身运动:提升整体功能
除了基础的呼吸肌训练外,全身性的肺康复运动也非常重要。根据个人情况,可以选择以下运动方式:
- 步行:简单易行,适合大多数患者
- 踏车:可以在家中使用健身车进行
- 游泳:对心肺功能的提升效果显著
- 武术、操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
- 练功法:如呼吸操等专门设计的康复运动
特殊情况:因人而异的训练方案
对于中、重度慢阻肺患者,运动训练需要更加谨慎。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可以进行以下训练:
- 四肢力量训练:如上肢伸展运动、举哑铃;下肢弹力带力量训练等
- 卧位训练:如抬腿、空中踩自行车、臀桥等
- 床旁运动:如原地踏步、高抬腿等
坚持就是胜利:训练周期与注意事项
慢阻肺患者进行肺康复运动训练时,应在有效、规范的药物治疗和氧疗前提下进行。肺康复锻炼时间一般持续8-12周效果明显,持续的时间越长效果维持越长。如果中断训练,运动带来的获益将在6个月后逐渐消失,因此能够坚持家庭或社区康复训练将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运动耐力和呼吸困难症状的更好改善。
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不适,如呼吸困难加重、心慌、头晕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必要时吸氧或使用支气管扩张剂。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结语
慢阻肺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呼吸训练和肺康复运动,结合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的专家团队呼吁:不要让“喘不过气”的感觉限制了生活的精彩,积极行动起来,让每一次呼吸都成为健康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