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今冬降雪量偏少九成,罕见“雪荒”背后有何玄机?
沈阳今冬降雪量偏少九成,罕见“雪荒”背后有何玄机?
2025年的冬天,沈阳的天空显得格外“吝啬”,迟迟不肯撒下大片的雪花。根据辽宁省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0.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了九成之多,创下2018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纪录。进入2025年1月,情况也未见明显好转:1月5日和8日的两次降雪,全市平均降雪量都只有0.1毫米,最大降雪量也不过0.7毫米。
这场罕见的“雪荒”不禁让人疑惑:沈阳的雪都去哪儿了?
降雪量偏少的原因
降雪量的多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大气环流和温度条件。辽宁省气象局专家分析认为,2024年冬季以来,影响辽宁的冷空气势力较弱,且水汽输送条件较差,导致降雪量明显偏少。此外,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冬季气温偏高也会影响降雪。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全省平均气温为-5.3℃,较常年同期偏高1.5℃。
历史同期对比
与往年相比,今年沈阳的降雪量究竟有多“稀缺”?根据沈阳市气象局的历史数据,近30年(1991-2020年)沈阳12月平均降雪量为10.4毫米,而今年仅有0.9毫米,不足常年同期的十分之一。即便是降雪量最少的2018年,12月降雪量也有3.4毫米,是今年的近四倍。
影响几何?
降雪量偏少对沈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冬季降雪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它可以为土壤补充水分,改善空气质量,还能抑制病虫害。降雪量不足可能会导致春季旱情,影响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对于习惯了银装素裹的沈阳市民来说,缺少雪景的冬天似乎也少了一份乐趣。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降雪量偏少虽然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也让沈阳市民免去了频繁清扫积雪的烦恼,减少了因道路湿滑导致的交通事故。
气候变暖的警醒
沈阳今冬降雪量偏少的现象,不禁让人联想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从北极海冰的融化到各地的异常高温,都在提醒我们地球气候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作为全球气候系统的一部分,沈阳的降雪变化或许只是这一宏大叙事中的一个小小注脚。
未来一周,沈阳预计还将有两次降水过程,但降雪量可能依然不大。这场罕见的“雪荒”还将持续多久?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