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返乡潮为何遇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返乡潮为何遇冷?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9
来源
1.
https://www.mot.gov.cn/jiaotongyaowen/202501/t20250121_4162853.html
2.
https://news.cctv.com/2024/02/01/ARTIuy038nbWKuAfxqS90ixG240201.shtml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I0QEHE0534FP5L.html
4.
https://m.huxiu.com/article/2630596.html
5.
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3023280
6.
https://www.fujian.gov.cn/xwdt/mszx/202501/t20250102_6601091.htm
7.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50111/fa7b1c7635ec4d12a67c02d228c68e90/c.html
8.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68179105
9.
https://news.dayoo.com/society/202411/25/140000_54751430.htm

2025年春运大幕已经拉开,预计有72亿人次选择自驾出行,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的八成。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回家过年。

01

为什么不想回家?

在18-35岁的年轻人中,只有33%计划回家过年。这一数据背后,是多重压力的交织。

精神压力:催婚催生的“精神内耗”

“回家的理由只有一个,不回家的理由却有很多。”李智(化名)道出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声。对许多未婚青年来说,回家过年意味着一场场躲不开的相亲,以及来自亲戚们的“关心”:

“那种落差感让人更手足无措。”李智说,在老家同龄人之中,她是唯一一个独自在外打拼的女孩,每次回老家时,她其实也挺享受帮堂姐妹们“带娃”的过程,但总有那么一些瞬间会时不时让她从理想回归“现实”——过去曾一起聊电视剧、聊恋爱关系的堂姐妹,如今话题却转变成从婆媳关系、家务事、奶粉、尿布、学区房……她越来越感觉自己有些“插不上嘴”;过去会被亲戚们夸学习成绩、夸工作单位的自己,从前年开始也变成了大家口中“再过几年就嫁不出去了”“眼光不要太高”的姑娘。

另一位网友小楚也表示,去年春节前,因为外公去世,她休了年假提前回家,与家里人操持完外公的葬礼后,她便提出想要一个人出去旅游过年。“我突然发现,旅游过年相比返乡过年,可以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相处,也可以体会到更丰富的年俗文化。”

经济压力:红包与车票的双重负担

“当然想回家,但是过年回一趟家开销太大了。”子其(化名)道出了许多在外打拼者的无奈。除了车票、礼物等必要开支,给亲戚家孩子的红包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通常一个红包就是500元,亲戚家的孩子加起来得有四五个,多的时候会有十几个,一星期下来,算上机票、礼品的花费,就能花掉我一两个月的工资。”

生活方式的差异:城市与乡村的“时差”

习惯了都市生活的年轻人,往往难以适应家乡的慢节奏。一位网友表示:“在城市里习惯了24小时便利店和外卖,回家后却要面对没有暖气的冬天,还要应付各种走亲访友的应酬,真的有点不适应。”

02

寻找属于自己的过年方式

虽然不回家过年,但年轻人并没有放弃对春节的期待。相反,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这个传统节日。

“反向过年”:把父母接到城市

“趁春节大家都在‘闯关东’,这个假期海南机票相对比较划算,我们就想到了带家人去海南过年。”小戴和小吴的选择代表了一种新趋势:把父母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过年。这种方式既满足了团圆的需求,又避免了回家过年的种种压力。

旅游过年:在旅途中寻找年味

“这个春节就不回去了,去潮汕看看英歌舞,再去福建找找老朋友,就当旅游过年吧。”小楚的选择反映了另一种过年方式:通过旅行来体验不同的年俗文化。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年轻人暂时逃离熟悉的环境,还能让他们在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年味。

留在城市:创造属于自己的仪式感

对于那些选择留在城市过年的人来说,他们也在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仪式感。有人计划在出租屋里贴春联、做年夜饭,有人打算和同样留下的朋友一起看烟花、逛庙会。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留守过年也要被祝福。每一个选择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独自过年的你都无比珍贵。”

03

如何让春节更美好?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该如何应对?或许以下建议能提供一些启发:

  • 家庭沟通: 父母应该尝试理解子女的选择,尊重他们的决定。而年轻人也应该主动和家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社会支持: 社区和企业可以为留在城市过年的人提供更多支持,比如组织集体活动,让年轻人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 文化创新: 我们可以尝试为春节注入新的元素,让它既能保留传统,又能适应现代生活节奏。比如,利用数字技术让远方的亲人“云团圆”。

春节的意义在于团圆,但团圆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异乡,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属于自己的年味。让我们给予彼此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让春节成为一个温暖的节日,而不是一种负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