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直三院研究:心理调节在腰痛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河南省直三院研究:心理调节在腰痛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心理因素如抑郁症和焦虑症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有着显著影响。这一发现提示我们,腰痛的治疗不应仅仅局限于物理层面,心理调节同样至关重要。
心理因素与腰痛的关系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据统计,在任意一个特定时刻,大约有18%的人群正在被腰痛所困扰。腰痛可分为特异性腰痛和非特异性腰痛两大类。其中,非特异性腰痛(NLBP)占慢性腰痛的85%左右,其发病机制复杂,不仅涉及肌肉骨骼系统,还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NLBP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慢性腰痛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负面情绪会加重疼痛感受,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心理状态还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心理治疗方法在腰痛治疗中的应用
心理治疗方法已成为腰痛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几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改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和应对方式,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减轻疼痛感受。CBT已被证实能有效改善腰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
呼吸训练:特别是膈式呼吸训练,可以有效缓解腰痛。研究发现,NLBP患者通过膈式呼吸训练,不仅能改善呼吸系统的特性,还能激活深层稳定肌,平衡腰背部肌肉负荷,从而防治腰背疼痛。
物理因子治疗:如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在改善疼痛、功能障碍和心理状况方面具有显著效果。ESWT不仅能快速缓解疼痛,还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从而促进腰痛的康复。
案例分享:心理调节助力腰痛康复
王女士,59岁,近一年来经常感到胸闷、易呛咳,且伴有上腹部偶尔疼痛。最近10天,她出现了持续性腰痛且症状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进行腰椎MRI检查后,发现有骨质破坏的迹象。进一步的PET/MR检查显示,脊柱、骨盆、双侧股骨及左侧肱骨上段、双侧肋骨多处出现异常信号,最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在接受心理干预和综合治疗后,王女士的疼痛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这个案例说明,对于腰痛患者来说,及时的心理评估和干预不仅能帮助明确诊断,还能改善治疗效果。
结语
腰痛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物理、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心理因素在腰痛治疗中的重要性。通过心理调节,患者不仅能缓解疼痛,还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当您或身边的人出现腰痛时,不妨从心理层面寻找解决方案,或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