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禁烟新规:执行难在哪?
图书馆禁烟新规:执行难在哪?
近日,演员徐娇在湖南长沙一家餐厅劝阻一名男士抽烟时,对方表示“这里又没有贴禁烟标志”。在徐娇试图拍视频留证时,该男士抢走其手机,并直接把烟头扔在了她的饭碗里。此事迅速登上热搜榜,引发了热烈讨论。
这一事件折射出当前公共场所禁烟面临的困境。自2011年《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实施以来,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规定已出台多年,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以图书馆为例,虽然新规明确要求“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但不少烟民对禁烟规定不知晓或不以为意,管理人员也缺乏有效手段强制执行。
执行难点:取证难、执法难
个人劝阻效果有限
陕西西安王女士一家在火锅店庆祝孩子生日时,邻桌一名男士吸烟,导致孩子咳嗽不止。王女士的丈夫前去劝阻,对方却回应“我抽完这支就不抽了”。即使服务员介入,也未能有效制止吸烟行为。
广东深圳网友刘女士在家附近的一家饭店就餐时,室内有禁烟标识,但旁边一桌子都在旁若无人地抽烟。她自行沟通无效,和饭店老板反馈受到无视,还说不要影响他们做生意。
经营者态度暧昧
四川攀枝花的梅女士在一家羊肉粉店就餐时,店里明明张贴了禁烟标志,但老板却在店内给客人发烟,还“贴心”地帮着打了火,“店里一堆人开始抽起了烟,味道简直熏眼睛”。
执法困境
即使有人通过“随手拍”等网络小程序举报室内吸烟行为,也常常因为取证难而无法有效处罚。吸烟行为具有即时性,等执法人员赶到时,证据可能已经消失。此外,执法人员数量有限,执法范围宽泛,难以全面覆盖。
解决之道:多方合力,共同推进
完善立法,统一标准
目前,我国尚无全国性的专门控烟法律法规,控烟法条散见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烟草专卖法等法律中。各地制订法规标准不一致,导致政策执行效果参差不齐。建议尽快制定一部专门的全国性控烟法律法规,统一各地的禁烟标准和执法尺度。
加大监管力度,创新执法方式
可以借鉴上海等地的成功经验,建立有效的举报奖励制度,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对违反禁令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于屡教不改者依法予以严惩。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引导餐饮、娱乐、酒店等相关行业协会制定自律规范,要求会员单位严格遵守室内禁烟规定,通过行业内部的自我约束、互相监督,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禁烟工作落实。
社区参与,形成合力
发动社区积极组织各类控烟活动,将学校、家庭、社区的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全方位推动室内禁烟的合力。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二手烟危害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室内公共场所禁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打造一个更加和谐、健康、清朗的社会公共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