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蓉:春晚舞台上的“开心果”
赵丽蓉:春晚舞台上的“开心果”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
“春季里开花儿十四五六,六月六啊看谷秀啊,春打六九头……”
“探戈儿就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窜嘛两啊两回头……”
这些经典的春晚台词,我们从小听着长大,早已成了刻在骨血里的“暗号”,一张嘴就知道是中国人才懂得梗。
以至于有人调侃道:
“想要在一群人中快速找到我国同胞,就可以用它们当‘接头暗号’,谁要是对不上来,就可以查查了。”
没想到,竟一语成谶!
因为她的两句经典台词,一个窃取国家机密的“间谍”被发现蛛丝马迹,最后竟然被抓了。
2020年,一名外国间谍谎称自己是中国北方人,在社交平台上胡言乱语,发表不当言论。
中国网友十分机警,发现了端倪,于是问了他一个问题。
小品台词 “宫廷玉液酒”的下一句是啥?
对方果然不知所云,半天答不上来,只得找了个搪塞的理由:“自己年纪大了,忘性太大!”。
也正是这一个令人生疑的现象,让有关部门靠着这条线索暗中排查,还真的把这个傻不拉几的“间谍”给逮住了!
或许连这个演员本尊也没有想到,自己两句普通的小品台词也能成为破案的重要凭证。
虽然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却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那这名演员是谁呢?她的小品又怎么会对全中国人有如此深刻的影响呢?
从评剧到影视:赵丽蓉的艺术之路
赵丽蓉,这位被誉为“小品女王”的艺术家,其实最初是学评剧出身的。1928年出生在唐山的她,12岁就开始拜师学戏,跟着师傅学唱评剧。她的老师帮她改了“赵丽蓉”这个名字,从此踏上了属于她自己的演艺之路。
17岁时,赵丽蓉出演电影《杜十娘》,一下子火遍上海,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女明星。也是在这一年,她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盛强,两人因为工作关系而结缘。赵丽蓉和盛强相互之间都有好感,时间一长,两人便走到了一起,然后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夫妻生活很幸福,赵丽蓉生下第一个孩子后,接着没过多久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盛强当时很开心。但不幸的是,丈夫在第二个孩子还未出生时就突然离世。赵丽蓉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生活得非常辛苦,经济也很困难。
赵丽蓉的哥哥看在眼里,就劝说妹妹嫁给盛强的弟弟盛宏。刚开始赵丽蓉不愿意,但盛宏对她和孩子们非常照顾,两人长时间相处后渐渐产生情愫,顺理成章地结合,婚后的生活过得恩爱有加。
赵丽蓉的感情生活总算安稳了,但事业却一直不太顺。早年间的社会对于演戏的人并不是太友好,所以她所在的评剧班子赚不到钱,只能解散。虽然赵丽蓉没有放弃苦练评剧,但也是碌碌无为地过了10年。
后来她和新凤霞一直搭档合作共同出演《祥林嫂》,练习扎实的基本功,两人之间有了不可多得的默契。沉寂许久的赵丽蓉后来靠《花为媒》这部作品重回演艺圈。20世纪60年代,她出演的多部评剧作品还被拍成电影了。
毛主席观看《小二黑结婚》《花为媒》几部评剧后,特意接见主要演员,女二号赵丽蓉虽在被邀之列,她却没有去。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艺术家,这是多么难得的事啊,别人都是挤破脑袋也要争取机会,而赵丽蓉却不愿前往。她说:“代我向毛主席他老人家问好!我艺术功底还不够,仍需多磨练,我也没什么文化,去了也不知道说什么。”
赵丽蓉在评剧方面有所成就后,开始尝试转型,进军影视圈。她演绎的首个电视剧角色就是《西游记》中的车迟国王后,精湛的演技和高雅的形象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春晚舞台上的“开心果”
1988年,赵丽蓉正好60岁,她正式退出评剧行业,把更好的机会留给了年轻的评剧演员。在她的花甲之年,赵丽蓉与游本昌共同登上春晚。他们的《急诊》成为当年的热议节目,从这一年开始,赵丽蓉开启了她的小品传奇演艺历程。
1989年,赵丽蓉与侯耀文搭档,表演了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经典台词的“司马缸砸光”让中国亿万观众笑出了眼泪。赵丽蓉那“开口跪”的唐山口音成为了她标志性的表演特征,拉近了赵丽蓉与观众的距离,她犹如家里老奶奶一样地亲切。
“生活是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赵丽蓉在1992年春晚的《妈妈的今天》小品中唱了这句《苦乐年华》歌词,让观众对眼前这个另类老妈耳目一新。新旧文化、中外文化之间的冲突被赵丽蓉在春晚舞台上演绎得恰到好处。特别是赵老师为了体现自己夕阳生活的灿烂美好,当场秀出来的那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改良版探戈,让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还记得1993年的春晚小品《追星族》里那个头戴棒球帽、身穿束脚裤、搭配金丝边眼镜的潮流老太吗?嘴里唱着小虎队的经典歌曲《爱》:“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株幸运草,串一个同心圆”,还学着小虎队比划着手语。这哪里是赵丽蓉呀,这Rap唱腔加上摇滚派头,妥妥的摇滚奶奶。
1995年的春晚舞台,赵丽蓉出演小品《如此包装》。“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啊六月六我看谷秀春打六九头……”这段评剧味的Rap夹杂着群魔乱舞的动作,是赵丽蓉在用传统文化向不合理的潮流文化宣战。她那一句“就你们这包装,把好东西都给糟蹋了!”。真实揭露出现实中的商家们靠挂羊头卖狗肉来混淆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不良用心。
1996年的春晚,赵丽蓉出演小品《打工奇遇》,电视直播中的赵丽蓉当场手握毛笔写下了“货真价实”四个大字,一气呵成,字迹颇有大家风范。以至于让观众们以为赵老师才高八斗,是一位大书法家呢。其实,赵丽蓉连大字都不识几个,更别说写毛笔字了。而我们在节目中看到的,则是赵丽蓉老师自己闭关三个月练出来的结果。当时这个小品在排练时的设计是把写好的四个字从后台拿出来,但导演总认为当场写更好。于是赵老师就专心苦练书法,练习的报纸有几十厘米厚,有了赵老师的良苦用心才有了当年春晚的经典之作。
毫不夸张地说,赵丽蓉老师成为了九十年代春晚中必不可少的人物。自从她60岁踏上春晚的舞台,她在春晚舞台演绎的小品个个成为经典,是几代人的回忆杀。但为了不辜负观众的期待,赵丽蓉老师为之付出的艰辛又有几个人知道呢?
与六小龄童的“母子情”
1990年的春晚,赵丽蓉与六小龄童合作了小品《过年》。在这个节目中,赵丽蓉饰演母亲,六小龄童饰演儿子,两人之间的互动充满了温馨和幽默。
六小龄童曾回忆说,赵丽蓉老师在排练时非常认真,对每一个细节都要求完美。她虽然不识字,但只要给她念两遍台词,她就能记住。这种敬业精神让六小龄童非常敬佩。
在节目中,赵丽蓉用她独特的唐山口音,加上生动的表情和动作,将一个慈祥又有点糊涂的母亲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六小龄童则用他灵活的身手和幽默的语言,将一个调皮又孝顺的儿子形象展现得栩栩如生。
这个节目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也让人们看到了赵丽蓉和六小龄童之间的默契配合。他们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也成为了春晚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艺术追求与人格魅力
赵丽蓉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严谨态度。她对待演戏的这份认真,1996年演出的《打工奇遇》才能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欢迎,直到今天还在被人们一遍遍回忆。
至于侦破间谍,靠的也是这一出小品。一句台词识破间谍2019年8月17日,一位用户在社交平台称自己是中国北方人,激化“帝吧再出征”矛盾。然而,他的自称,“中国北方人”却怎么看怎么别扭。因为没有一个人会自称自己是中国哪里哪里人。于是就有网友评论,问他“宫廷玉液酒”的下一句是什么。
这位中国北方人回答,自己年龄大,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但在能上网的人中,年龄大的反而是一定看过《打工奇遇》,知道“宫廷玉液酒”。这位间谍就这么因为一句小品台词,而不攻自破。果然,不久人民日报等就报道了这一间谍事件。
事实上,宫廷玉液酒早就超出了普通台词的范围,而成为了大众文化与记忆的一部分。而这一文化和记忆,则是专属于中国人的,外国人没看过,自然就不懂。
与它类似的,还有赵本山和范伟的小品《卖拐》中的台词:两脚离地了,病毒就关闭了。以及黄宏《装修》:大锤八十,小锤四十等。除了这些小品,一些影视作品中的经典台词,歌曲中的歌词,以及明星发言等,都容易成为这种只有自己人才懂的“暗号”。而这些暗号每一年都会被网友们一遍遍提起,复习,并再次成为网络热梗。
在热梗的背后,是人们对这些小品等作品的喜爱。也是大家对赵丽蓉老师等资深演员的认可与怀念。作为一个演员,自己的作品,台词能够被一遍遍地提起,想必赵丽蓉老师在另一个世界,也是会感到无比高兴的吧。
1999年2月15日这一天依然是除夕之夜,赵丽蓉老师坚持表演完了她人生当中的最后一个春晚小品《老将出马》。在春节联欢晚会刚刚开始,赵丽蓉就感到自己的胸部有钻心的疼痛,偷偷吃了几颗止痛药也不见起效。她担心接下来的小品完成不了,怕对不起喜欢她的电视观众们,于是赶紧让儿子把给她专门治病的医生请到春晚后台,给她打了好几针,专门止痛……
其实赵老师的身体一直不是太好。早在1995年时,赵丽蓉表演小品《如此包装》时腿疾突然严重了,疼得根本走不了路。医生建议马上手术,最好卧床休息。那一年,春晚导演说什么也不让她再上春晚了,但赵丽蓉自己把演出看得比天还要大,最后她还是强忍病痛上了春晚舞台。《如此包装》这个小品在结尾时,赵丽蓉磕到了膝盖,剧烈的疼痛让她当时在舞台上直接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
2000年7月17日,在演完这部小品后一年,赵丽蓉与世长辞。她去世之后到今天,央视每年都会缅怀她。而她之所以能在辞世后,一直被央视一再提起,是有原因的。
成功的背后从还是婴儿时就被抱上台开始,所有人提起赵丽蓉都无不是夸赞。婴儿时,人们夸她上台不哭,反而会笑。在芙蓉花的剧院时,演员王景明夸她最放得开,最能逗人。同样的台词,她说出来,台下更容易笑成一团。《小二黑结婚》的编剧夸她,活跃灵巧,创造人物时总有新主意。同时,她有许多生活积累,更容易出形象。评剧团的同事夸她,一眼就能抓住角色的特征与细节,而且勤奋认真,她在表演中没有一刻是出戏的。在演《红楼梦》时,刘晓庆夸她,演员一直有,但再也没有她这样的刘姥姥了。在演《过年》时,六小龄童说,赵丽蓉虽然不识字,但给她念两遍台词,她就能记住。陈佩斯说她是天才的演员。巩汉林说,赵丽蓉演戏特别认真,十几分钟的小品,她抠细节能抠几百个小时。姜文说,一直想和赵丽蓉互相搭戏,演电影。
事实上,正如以上这些人所说,赵丽蓉是有一些真本事在的。她的本事中,最厉害的就是两点。第一点是阅历的广泛,以及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这让她无论在演什么时,都能惟妙惟肖。第二点是对演戏的认真。
例如赵丽蓉不识字,但在《打工奇遇》中,赵丽蓉在小品最后有写“货真价实”的桥段。她就悄悄地找一个书法老师写下这四个字,自己在家一遍遍练习。最终她练习写字的纸堆在一起,足有七八十斤。
而也正是对待演戏的这份认真,1996年演出的《打工奇遇》才能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欢迎,直到今天还在被人们一遍遍回忆。
永远的怀念
赵丽蓉老师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她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她的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更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她的敬业精神和艺术追求,也为后来的艺术家树立了榜样。
每年的春晚,当熟悉的音乐响起,当主持人念出赵丽蓉的名字,人们总会想起那个在舞台上尽情表演的老艺术家。她虽然不在了,但她留下的经典作品和精神财富,将永远陪伴着我们。
赵丽蓉老师,您辛苦了!我们会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