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千万工程”:从环境整治到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
浙江“千万工程”:从环境整治到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
2018年,浙江“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这一荣誉不仅肯定了浙江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就,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
从“脏乱差”到“强富美”的蝶变
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一工程实施20多年来,浙江省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环境整治方面,浙江省实施了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通过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高品质水美乡村,农村水系治理达226公里,建成亲水节点60个,滨水绿道75.44公里。同时,全省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利用数字化手段加强监管,确保垃圾处理规范化、智能化。
在宁海县,连续六年获评省和美乡村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优胜县,六度蝉联省和美乡村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优胜县。在绍兴市,建筑垃圾年处置能力提升至28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9.36%,远超省定90%的目标。
农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环境整治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在柯城区余东村,一泓清水成为重要底色,乡村美术馆、露营基地、各式商铺沿溪而建,色彩斑斓的农民画倒映在水中,增添了独特的韵味。衢江区贺邵溪村深度挖掘谢高华改革担当精神及“铜水精神”“乌引精神”等新时代水利精神,结合上下山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将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与未来乡村建设交融互兴。龙游县溪口村依托优美环境,结合亲水绿道、亲水平台、埠头等工程建设,将两岸众多景点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全面提升改造沿线的生态景观。江山市溪淤村以水生态治理为突破口,引领全民参与治水行动,将村域内水文化、水生态和水经济发展相结合统筹推进系统治理,实现美丽蝶变。
浙江经验的全国示范意义
“千万工程”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更在于其对全国乃至全球的示范效应。国家层面多次召开会议或发文,推广浙江的经验做法,而“千万工程”在2018年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更是对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成就的国际认可。
“千万工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践,它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农村的内生动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一工程的实施,体现了浙江省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远见和决心。
“千万工程”的经验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经济发展问题,而是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发展。它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更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通过示范引领和全面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推动农村的整体进步。
此外,“千万工程”的成功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证明了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支持和群众参与,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在全球范围内,这一工程也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范例。
总之,“千万工程”不仅是浙江省的骄傲,也是全国乃至全球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它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提升了浙江农村的生活质量,也为全球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