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思公开抑郁症经历,引发关注:如何在学校推广抑郁症预防教育?
赵露思公开抑郁症经历,引发关注:如何在学校推广抑郁症预防教育?
2025年1月,演员赵露思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公开了自己与抑郁症抗争的经历。她表示,几年前就出现了抑郁症状,但因担心让家人、朋友和粉丝失望,选择忽视自己的健康状况。为了维持高强度的工作,她甚至依赖助眠药物。长期的压抑最终导致她患上分离转换性障碍,在外界刺激下病情爆发。
赵露思的故事并非个案。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高达3.22亿,其中18岁以下人群占比逐年上升。在我国,抑郁症患者已达9500万,50%为在校学生,18岁以下占比30.28%,即2850万人。抑郁症已成为导致青少年残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推广抑郁症预防教育的重要责任。然而,当前学校在抑郁症预防教育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更加多样化。数字化发展拓宽了青少年学习求知与人际交往的方式,也带来了很多新型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社交媒体依赖、数字压力等。
二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风险因素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因素外,还出现了更多复杂的交互影响因素,如网络环境、同伴关系等。
三是心理健康测评精准化有待加强。当前使用的SCL-90、MHT等量表,虽然曾经为我国早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发展,这些测量工具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测量精准度还有待提升。
四是心理健康服务形式有待丰富。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个体辅导等服务形式,需要进一步创新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当代青少年的需求。
针对这些挑战,国家和教育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学校开展抑郁症预防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颁布,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进一步强调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政策指导下,一些学校积极探索抑郁症预防教育的新模式。例如,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普及抑郁症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心理健康问题;利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心理健康服务体验;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及早发现和干预潜在问题。
然而,要真正实现抑郁症的有效预防,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首先,应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其次,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开发更多适合当代青少年的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产品;再次,要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测评体系,提高测评精准度;最后,要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远离抑郁症的困扰,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