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擀面皮:从千年古城走向世界餐桌
宝鸡擀面皮:从千年古城走向世界餐桌
2019年,宝鸡市被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国际(丝路)美食之都”称号,宝鸡擀面皮作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代表中国美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千年传承:从宫廷御膳到民间小吃
宝鸡擀面皮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最早由冷淘面演变而来。据记载,这种“冷淘”即“过水”的做法,使得面条在炎热的夏季也能保持爽口的口感。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宝鸡籍御厨王同江将这一美食引入皇宫,因其独特的风味深受皇室喜爱,遂被命名为“擀面皮”。此后,这道源自民间的美食逐渐流传开来,成为关中地区的特色名小吃。
宝鸡擀面皮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食物,更凝结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见证了宝鸡作为周秦文化发源地的历史变迁,承载着炎帝故里的农耕文明记忆。在宝鸡,擀面皮不仅是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寄托着宝鸡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独特工艺:八道工序造就筋道口感
宝鸡擀面皮的制作工艺极为考究,从选料到成品需经过八道工序:选料、和面、洗面、沉淀、发酵、糍面、擀面皮、蒸熟。每一道工序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也正是擀面皮区别于其他凉皮的独特之处。
与普通凉皮直接将面糊蒸制不同,宝鸡擀面皮需要先将面团擀开,再蒸熟后切成条状。这种特殊的制作工艺使得擀面皮具有“白、薄、光、软、筋、香”的特点,口感较硬、韧度高、有筋性,更易挂上汤汁。面皮略带黄色,更接近小麦本身的颜色,搭配宝鸡特产的秦椒(线辣子)和岐山醋,香辣爽口,层次丰富。
产业崛起:从街头小吃到国际美食
近年来,在宝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擀面皮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据统计,2023年宝鸡擀面皮产业产值已达55.5亿元,年产量约5亿份,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宝鸡市先后出台《“宝鸡擀面皮”品牌建设方案》《关于启动宝鸡擀面皮“千城万店”建设的通知》等政策,为擀面皮产业化发展“把方向”“立规矩”。
目前,宝鸡已培育擀面皮龙头企业10家,扶持大型擀面皮企业30多家,在全国建立了140多家连锁经营企业和直营店铺。在蟠龙塬上的擀面皮产业聚集区,擀面皮加工企业分布在宽阔大道两侧,产业孵化区、物流配送区等功能区正在加快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宝鸡擀面皮在保持传统制作技艺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企业围绕面皮制备、洗面沉淀、熟化成型、发酵口味等环节,先后获得了62项专利,让宝鸡擀面皮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提升了产能、品质。
口碑相传:用户评价印证品质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宝鸡擀面皮收获了众多美食爱好者的青睐。用户普遍反映擀面皮的面筋有嚼劲,辣椒油香而不腻,但不同品牌在口感和辣度上有所差异。其中,拾秦记在口味和完整度方面表现最佳,秦十二坊则以独特的焦香味赢得好评。
宝鸡擀面皮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在于宝鸡市政府对这一传统美食的重视与支持。从历史传承到工艺创新,从市场开拓到品牌建设,宝鸡擀面皮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展现中国美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