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捐献的人体器官是如何分配的吗?谁可以优先分配?器官移植的伦理原则是什么
你知道捐献的人体器官是如何分配的吗?谁可以优先分配?器官移植的伦理原则是什么
随着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的不断深入,2018年发布的《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基本原则和核心政策》对器官分配与共享进行了明确规定。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2018《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基本原则和核心政策》明确,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过程中应当避免器官的浪费,最大限度地增加等待者接受移植手术的机会。据中国红十字会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统计,至2024年7月初,我国已累计完成逝世后捐献1.8万余例,捐献器官5.1万余个,志愿登记48万余人。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患者数量庞大,例如现在每年约30万人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病人中,仅1万多人有有机会获得器官移植,供需比例为1:30,器官短缺依旧制约着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
器官移植是救治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而自2015年1月1日起,我国人体器官来源只能采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因此公民逝世后捐献的器官是宝贵、稀缺的社会资源,解决好“怎么分配”,是涉及整个捐献移植体系能否赢得老百姓信任的基石。按照医学需要,科学、公平、公正的分配捐献器官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也是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必须坚守的基本准则。
自2010版《基本原则和核心政策》发布实施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通过建立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严格执行该分配政策,实现了捐献肝脏和肾脏分配与共享的科学化、公平化、公开化、公正化和透明化。经过近8年的探索与实践,分配系统积累了大量经验,挽救了4.6万患者生命。
随着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的不断深入,2010版《基本原则和核心政策》需要适时修订,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因此,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并反复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2018版《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基本原则和核心政策》(以下简称为《基本原则和核心政策》)。
《基本原则和核心政策》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的基本原则;
二是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的分配与共享核心政策。
《基本原则和核心政策》明确,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总体要求;明确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的层级和移植医院职责;明确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的目的:降低等待者死亡率,提高移植受者的术后生存率,保证公平性;定期对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政策进行评估和适当修订;强调器官必须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进行分配与共享。
《基本原则和核心政策》指出,肝脏、肾脏按照移植医院等待名单、联合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区域内移植医院等待名单、省级等待名单、全国等待名单四个层级逐级进行分配与共享。心脏、肺脏按照移植医院等待名单、省级等待名单、相邻省份的省级等待名单、全国等待名单四个层级逐级进行分配与共享。全省组建统一人体器官获取组织的,起始分配层级为省级等待名单。
《基本原则和核心政策》明确,在确保尽量降低等待者死亡率的前提下,优化器官与等待者的匹配质量,提高移植受者的术后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定期对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政策进行评估和适当修订;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负责执行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政策,人体器官必须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进行分配与共享。
在保障措施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对各移植医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培训,熟练掌握COTRS应用;指导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托COTRS开展信息化监管,严格器官分配管理,保障器官分配科学、高效、公平、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