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农耕探文明》:探寻500年古梨园的生态密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农耕探文明》:探寻500年古梨园的生态密码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615736

什川镇,地处甘肃东南部
奔流不息的黄河穿过兰州城后
在这里拐出一个S形的弯
被母亲河紧揽在臂弯的这方水土
受尽恩宠
孕育出历经500年时光的
“世界第一古梨园”

自明嘉靖年间
兰州人段续发明水车
汲黄河水灌溉田园开始
什川果农利用水车
让这里的农耕得到质的飞跃
改变了什川
“看着黄河水、种着旱田地”的局面

什川古梨园打破时间束缚
改写基因密码的关键
就在于古人遵从自然
总结出的一套古法栽培法
其中,云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云梯使用者
在当地有一个响亮的称号——“天把式”
脚踩近10米高的云梯
于林窗中灵活挪动并不容易
需要力量与平衡的精妙结合
两根戗杆左右“开弓”
与云梯形成牢固的三角形结构
保证云梯稳固

“要吃梨,刮树皮”
刮皮是古梨树高产的一大秘诀
可将树皮下的虫和虫卵清除干净
控制、减少病虫害发生
起到“不施农药,胜施农药”的防治效果

梨树原本无法分株繁殖
直到3000年前嫁接技术的出现
才让梨树栽培变为可能
北魏农学家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
“每梨有十许子,唯二子生梨,余皆生杜”。
嫁接技术提高了梨的产量
也让原本不好吃的梨变得好吃
耐旱抗涝、生命力顽强的野生梨树
与嫁接驯化的家养梨树结合的一刻
破解了古梨树持续枝繁叶茂的生命密码
也开启了什川梨新品种的“大爆炸”

在什川,家家户户都有一口土窖
专门用于储藏冬果梨
土窖距离地面5米
冷空气从窖口进入
从窖顶窗口排出
阳光透过窖窗照进窖内
调节温度与湿度
让梨得到充分的关照
地面铺设的黄河卵石
又保证了透气性

如果说软儿梨
是属于甘肃人的甜食
那冬果梨
就是兰州人特有的味觉记忆
一碗热冬果
可以驱散秋日的干燥
浸润整个冬天

几百年来,作为什川人命根子的古梨树
滋养着这里的生态
让人们有勇气开拓
也能够去反哺
凭借对地理物候的了如指掌
总结出一套充满智慧的科学管护技艺
朔气侵袭时,梨园也将随凛冬进入休眠
百木复萌时
这片土地还会重现生机
出去的孩子们
不是从枝头掉落的梨
而是嫁接的新枝
对乡土的眷念就是这些老桩输送给他们的养分
悠然梨下,远望南山
什川梨园似黄河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3月7日起
周一到周五 CCTV-1 18:20档
《农耕探文明》持续播出
让我们跟随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探寻生生不息的中华农耕文明

本文原文来自央视一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