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延寿研究引争议,科技界热议:我们真的需要长生不老吗?
哈佛教授延寿研究引争议,科技界热议:我们真的需要长生不老吗?
近日,哈佛大学教授David Sinclair因涉嫌"兜售假药"和"欺骗公众",被迫辞去了自己联合创立的健康与寿命研究院(Academy for Health and Lifespan Research)院长一职。这一事件引发了科技界对延寿技术的再次关注和讨论。
Sinclair是哈佛知名度最高的科学家之一,在社交媒体上有大量粉丝。他因对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研究和推广而广受关注,曾出版多本畅销书,并参与创立多家抗衰公司。然而,他的研究一直饱受争议。著名学术打假人Elisabeth Bik指出,Sinclair宣称的"被临床证实"显然是错误的,有些研究甚至永远不会正式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这并非Sinclair第一次陷入争议。他曾对白藜芦醇的潜在益处进行广泛研究,认为其具有"近乎奇迹"的抗衰老特性。尽管后续研究未能成功复制这一结果,但仍导致了广受争议的"红酒具有抗衰老效果"的观点,并促使多家公司销售含有白藜芦醇的补充剂。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科学家Dan Elton更是批评道:"他已经把他的白藜芦醇公司卖给了葛兰素史克,赚了数亿美元,而这些研究都是基于未经证实的伪劣研究。"
尽管如此,延寿技术的研究仍在不断推进。最近对老鼠进行的临床试验表明,患有糖尿病的动物服用1957年首次引入临床研究的二甲双胍后,寿命反而长于没有服用这种药物的正常动物。此外,通过注射Foxo4-DRI来清除老鼠体内的衰老细胞,可以延长它们的寿命。这些老鼠现在已经30个月了,大约相当于人类寿命的100岁,但依然很活跃。
然而,延寿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科技界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人类的寿命延长必然导致人口增长,但南安普顿大学人口变化中心主任Jane Falkingham指出,人口增长主要取决于出生率,而非死亡率。从长期来看,真正的动力来自出生率,而非死亡率。
同时,返老还童的治疗方案也可能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牛津大学老年学教授Sarah Harper指出,如果这些技术只对部分人开放,可能会导致社会分化。此外,这些治疗方案的价格也十分昂贵,例如Foxo4-DRI治疗的费用约为1,000欧元/10毫克,这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
尽管存在诸多争议,但延寿技术的研究仍在不断推进。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Calico部门正在利用先进科技理解控制寿命的生理机制,SENS基金会教授Aubrey De Grey甚至预测人类的寿命将延长至1,000岁。然而,正如南安普顿大学教授Jane Falkingham所说:"调动所有资源来让所有人获得又长又健康的寿命要比那好得多。"
延寿技术的发展无疑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如何平衡科学与伦理,确保技术成果惠及全人类,将是未来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