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冠心病患者冬季需警惕这些“隐形杀手”
医生提醒:冠心病患者冬季需警惕这些“隐形杀手”
随着气温骤降,冬季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似乎成了一个特别的考验。许多曾经健康的人在寒冷季节突然住进了医院,这往往是因为天气寒冷、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心血管系统本身的脆弱,容易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急性发作。
“穿得多”反而成了隐形的健康杀手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保暖固然重要,但过度保暖反而可能加重身体的负担。尤其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如果穿得过多,会增加心脏的压力。
例如,一位70岁左右的患者,每到冬天就会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穿上厚厚的羊毛大衣,戴上两层手套,外加围巾。然而,这种过度保暖方式导致她出现头晕、气促等症状,甚至走几步路就喘得厉害。经过检查发现,穿得过多限制了身体散热,导致温差过大,增加了心脏负担,加重了血管收缩和冠心病症状。
因此,适当的层次穿衣和保持活动的灵活性,反而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保持适当的体温和良好的血液流通比盲目过度保暖更为关键。
“低温”不仅仅是冰天雪地的危险源
冬季对冠心病患者的威胁不仅仅来源于外界的低温,还可能带来体内“低温”的问题。一位体质偏寒的患者,习惯通过热水泡脚来暖和身体,但泡脚水温度过高,反而对心脏产生了负担。一次泡脚时间过长,导致全身血液向下流动,上半身血液循环不畅,出现头晕、胸闷、心跳加速等症状。
这其实是热水泡脚导致身体血流分布不均,下肢血流过多,造成心脏负担增加,引发心脏不适。因此,冬季应避免用过热的水泡脚,也不要长时间待在温差过大的环境中,保持合适的体温,进行温和的锻炼和饮食调理,才是冬季保健的正确方式。
情绪波动也是“心脏杀手”
冬天由于光照减少,许多人可能会感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抑郁症状,而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情绪波动可能是一个被忽视但极为重要的危险因素。
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工作压力非常大,每年冬天都会感到焦虑和沮丧,甚至有时会出现轻微的抑郁症状。为了舒缓压力,他习惯通过吃大餐、喝酒、吸烟等方式来放松自己,却未曾想过,这些不良的情绪管理方式,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加重了心脏负担。
有一次,他在一次紧张的工作压力中,突然感到胸口疼痛,整个胸部似乎被一只大手紧紧抓住,难以呼吸。这其实是长时间处于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中,导致交感神经持续过度兴奋,进而引发心脏的不适。
情绪稳定对于冠心病患者至关重要,因此,冬季不仅要注意身体的保暖和运动,情绪的管理同样也不能忽视。养成良好的作息、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适当的放松和娱乐,都是帮助心脏保持健康的有效手段。
冬季的寒冷天气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无可忽视,但更重要的是,要注意那些我们平时可能忽视的细节。从室内空气质量、穿衣过多到情绪波动,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却可能是引发冠心病急性发作的导火索。
因此,每一位冠心病患者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能对这些“隐形杀手”保持警觉,采取更为科学和细致的保健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保护好自己的心脏。
参考资料:
[1]郭洪伟.心周总脂肪体积与高血脂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冠脉狭窄程度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医学理论与实践,2024-05-25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