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网络流行语:青少年社交的新语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网络流行语:青少年社交的新语言

引用
中国科技网
10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12/03/content_268002.html
2.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4/0203/c1008-40172356.html
3.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008f698f-54de-4d59-8579-d6bc30304371
4.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223235.html
5.
https://news.cctv.com/2024/02/03/ARTI1bi1J8KzQjwKmfucBWCs240203.shtml
6.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28531
7.
https://wztv.66wz.com/system/2024/02/09/105622047.shtml
8.
https://news.dayoo.com/society/202411/06/140000_54742293.htm
9.
https://m.voc.com.cn/xhn/news/202411/21301002.html
10.
http://www.news.cn/government/20241106/ccf775c5b038438cbffe8a14410cbcb7/c.html

2024年,《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年度十大流行语,其中“city不city”、“班味”等词迅速走红。这些网络流行语不仅在成年人中流行,更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掀起了一股模仿热潮。从校园到家庭,从作业本到社交软件,网络流行语已经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

校园里的“网络流行语热”

在苏州某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曹茉发现班上有5到6个孩子在作文中使用“老6”、“yyds”等网络热梗。在深圳,另一位小学老师岳亭在课堂上提到李白时,学生们更愿意用游戏《王者荣耀》中的刺客形象来描述这位伟大诗人。

这些现象并非个例。据《法治日报》报道,不少网络流行语、网络热梗在未成年人群体中流行,有的孩子说话夹杂着大量网络流行语,乃至作业、作文中都出现了网络流行语,这让孩子家长和老师都很苦恼和忧虑。

网络流行语的双重影响

网络流行语之所以在青少年中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简洁、生动,且带有特定情境下的幽默或情感。对于青少年来说,使用网络流行语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社交工具。它帮助青少年在同龄人中建立归属感,展现个性,释放生活压力。

然而,网络流行语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一方面,这些流行语往往缺乏完整的语法和语义结构,长期使用会影响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一些网络流行语带有低俗、消极甚至暴力的含义,可能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产生误导。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律师指出:“网络流行语有正向和负向的多元存在形式,大多新鲜、有趣,但是也有不少语言存在表达不规范、具有低俗性和冒犯性等不良导向的特点。未成年人的甄别能力还不够成熟,极易被这些网络语言影响。”

如何正确引导?

面对网络流行语的普及,专家建议,学校和家庭应形成合力,共同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学校应将提高学生网络素养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上网习惯。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通过讲解语言的规范性,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流行语的局限性。

家长则需要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习惯,鼓励他们多读书、多写作,培养语言规范和文学素养。同时,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文明规范的语言环境,及时制止和纠正网络“烂梗”渗入孩子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也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条例要求学校将提高学生网络素养等内容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上网习惯。同时,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在专门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中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

网络流行语是青少年数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青少年的社交需求和价值追求。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既不能简单粗暴地禁止,也不能放任自流。只有通过科学引导和合理规范,才能帮助青少年在享受网络文化的同时,保持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思想的独立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