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新面貌
中国邮政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新面貌
中国邮政作为我国唯一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的央企,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加快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乡、快递进村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农村销售难、物流难等问题,带动了千乡万村小产业融入经济大循环。同时,中国邮政还积极投入教育帮扶项目,培养乡村人才,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农民收入,也增强了农村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邮政的乡村振兴实践
中国邮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服务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体系建设:破解农村物流难题
中国邮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了村村通邮。截至2023年底,浙江邮政建成县级共配中心56个、镇级共配中心199个、村级综合便民服务站2.2万个,邮快合作建制村覆盖率达81%;进村邮件超2.1亿件,寄递农产品1.65亿件;开通“交邮联运”线路180条,月均代运邮件18.7万件。通过客货邮融合、邮快合作等模式,有效降低了农村物流运营成本,提高了派件时效。
电商服务:搭建农产品销售新平台
中国邮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为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乡搭建了便捷通道。目前,邮政在农村电商平台已建成1000个邮政农产品基地,2023年农产品上行和下行累计突破300亿元。邮政的销售模式主要依托自己的销售渠道,以私域流量和企业自建的电商平台,线上线下加起来总共有6个销售渠道,通过自己的三级物流体系连接源头特色农产品和客户,从2018年开始到现在销售的农产品超过了400亿元,主要还是近两三年速度比较快,仅2023年就超过了137亿元。
金融服务:解决农村融资难题
中国邮政利用其遍布城乡的网点优势,为农村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底,浙江邮政建成信用村1.6万个,累计开发特色产业贷67种,全省邮储涉农贷款结余2400亿元。同时,邮政还为农户提供包括邮储卡、社保卡、手机银行、便捷支付、理财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包,将普惠金融送到农户手中。
综合便民服务: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中国邮政依托网点设立了超过300个“乡村振兴工作室”,叠加政务便民服务40余项,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全省1096个网点叠加警邮业务,县域覆盖率达100%,累计服务群众712万人次,列全国邮政第1位。此外,邮政还与浙江省高院合作,利用网点设立“共享法庭”,打通法律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
典型案例:浙江模式和恩施实践
浙江模式:打造邮政服务乡村振兴的样板
浙江省邮政分公司渠道平台部近年来主动融入服务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扎根服务“三农”发展,以邮政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破解农村融资难、销售难、物流难“三难”问题,扎实落地“1234”浙江邮政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体系,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础盘”,逐渐摸索出“农民获利、消费者获益、政府获赞、企业获客”的邮政服务乡村振兴“浙江模式”。
恩施实践:创新“三帮”服务模式
2024年,恩施州邮政分公司发挥政企协同、板块协同的优势,同多家柑橘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为其量身打造“帮你卖”“帮你寄”“帮你贷”的“三帮”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销售难”“寄递难”“融资难”问题。
“帮你卖”:通过直播销售、邮乐网等平台,2024年累计开展助农直播120场,销售各类农产品300余万元。截至2024年底,恩施邮政共销售柑橘类农产品113万元,其中线上销售35万元。
“帮你寄”:推出“9元寄全国”活动,橘农只需支付9元,即可获得邮政专供的柑橘包装箱,并享受免费寄递服务。目前,恩施邮政在柑橘类农产品寄递市场的占有率达到60%以上,日均寄递量稳定在2.5万件。
“帮你贷”:为解决种植户的资金难题,恩施邮银协同筛选出数十种特色鲜明的信贷产品。2024年,恩施州分公司为柑橘种植户开办绿卡1.6万张,办理社保卡3105户,引荐“融资E”客户386户,新增储蓄余额1.6亿元。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中国邮政在乡村振兴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 部分农村地区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
- 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
- 金融服务深度不够,部分农户融资需求仍难以满足
- 基层网点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
展望未来
中国邮政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提高配送效率;另一方面,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同时,邮政还将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中国邮政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作为央企,邮政不仅承担着普遍服务的义务,更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具有邮政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邮政必将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