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鲍鱼跌落“神坛”:从顶流到家常菜的平民化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鲍鱼跌落“神坛”:从顶流到家常菜的平民化之路

引用
中国农业新闻网
9
来源
1.
https://www.farmer.com.cn/2024/04/12/99951714.html
2.
https://www.fujian.gov.cn/zwgk/ztzl/sxzygwzxsgzx/sdjj/wvjj/202408/t20240821_6504719.htm
3.
https://m.chinabgao.com/report/16535532.html
4.
https://www.fuzhou.gov.cn/zwgk/zdlyxxgk/xczx/jjxc/202406/t20240604_4835830.htm
5.
http://journal.crnews.net/ncpsczk/2024n/d9q/yy/964440_20240704100527.html
6.
https://news.fznews.com.cn/lianjiang/20240821/vQ044aR2aQ.shtml
7.
http://fz.fjsen.com/2024-08/21/content_31718355.htm
8.
http://cj.sina.cn/articles/view/5787187353/158f1789902001tgxa?finpagefr=p_104
9.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461882737822138891/

鲍鱼,这种曾被视为“海味之冠”的珍贵食材,如今已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从动辄上千元一斤的奢侈品,到成为超市货架上的常见商品,鲍鱼价格的大幅下降,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餐桌,更折射出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巨大进步。

01

从“奢侈品”到“平民食材”的蜕变

20世纪90年代以前,鲍鱼在中国市场上几乎是有钱人才能享用的顶级食材。那时候,野生鲍鱼产量稀少,捕捞难度大,价格自然居高不下。据《农民日报》报道,过去千金难求、一鲍难寻的珍馐,如今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巨大转变的背后,是中国鲍鱼养殖业的飞速发展。

02

科技创新引领养殖革命

1999年冬季,一场超长时间低温冻害,导致福建养殖鲍鱼大量死亡,很多台湾的鲍鱼养殖老板和福建的养殖户都损失惨重。这场危机促使厦门大学柯才焕教授带领团队开始鲍鱼育种研究。经过6年的努力,科研团队最终培育出抗病力强的杂色鲍“东优1号”,在同样的养殖环境里抗病力提高了30%。

除了育种技术的突破,养殖模式的创新也是推动鲍鱼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福建连江县的鲍鱼养殖企业探索出“南鲍北养”模式:每年5月将鲍鱼苗从连江运至山东荣成“避暑”,11月底再运回连江“过冬”。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鲍鱼的存活率,还让鲍鱼营养更丰富、口感更好。

03

产业链延伸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鲍鱼产量大幅增加,如何拓宽销售渠道成为新的课题。连江县的源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该公司开发出鲍鱼面、鲍鱼预制菜等多样化产品,全年初加工产能可达10亿元、深加工产能可达5亿元。这种从“养殖”到“加工”的产业链延伸,不仅提高了鲍鱼的附加值,也进一步推动了鲍鱼的平民化进程。

04

消费场景的革命性变化

过去,鲍鱼主要出现在高端宴请和公务接待中,普通消费者很难有机会品尝。如今,随着价格的平民化,鲍鱼已经走进了普通家庭的餐桌。在电商平台和生鲜超市,消费者可以轻松买到新鲜的鲍鱼或鲍鱼预制菜。鲍鱼粥、鲍鱼捞饭等家常做法也日益普及,让普通家庭也能享受到这道昔日的“贵族美食”。

05

未来展望:智慧渔业开启新篇章

2019年,国内最大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福鲍1号”在连江海域下水。这个重约1000吨的平台,不仅能抵御15级台风,还具备风力发电和24小时远程水文监测等功能。智能化养殖不仅优化了鲍鱼的生长环境,也减轻了养殖户的劳动强度,将“汗水渔业”变成了“智慧渔业”。

从“海味之冠”到“平民食材”,鲍鱼的这一转变,是中国水产养殖业科技进步的缩影。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链的持续完善,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优质海产品将以更亲民的价格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