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快过年了,试试药膳家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快过年了,试试药膳家宴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277270

春节将至,亲友聚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追求健康养生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餐桌上的美食既美味又养生?上海市奉贤区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的医生为您推荐四道适合在家烹饪、招待亲友的药膳佳肴,让您的春节餐桌既美味又养生。

素菜:紫气东来

食材:豇豆100克,红甜椒半个。

药材:紫山药1根,新鲜百合1颗。

做法:

  1. 将紫山药削皮花刀切片,百合去掉黑色部分洗净,豇豆切段备用。
  2. 起锅烧油,入所有食材清炒,加入少量的盐、酱油等调料。
  3. 炒熟出锅前,淋上薄芡即可。

养生功效:健脾养胃,补肾安神。

适宜人群:大部分老少皆宜。

禁忌人群:上述食材过敏者禁用。

推荐理由:紫山药又称长生不老紫人参,可降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同时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衰老,促进新陈代谢作用。另外,紫山药中富含大量蛋白质、维生素、葡萄糖等,有消渴生津滋阴补阳的作用,与补肾消食的豇豆与宁心安神的百合配伍,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肉菜:功夫鱼

食材:鳜鱼1条(约800克),胡萝卜及白萝卜各1根,黑木耳、香葱及生姜少许,盐、料酒及生抽适量。

药材:莱菔子、紫苏子、白芥子、陈皮各3克。

做法:

  1. 鳜鱼剔骨切片,胡萝卜、白萝卜、木耳均切丝。
  2. 将陈皮、莱菔子、紫苏子研磨成粉过筛。
  3. 将鱼片中拌入中药粉末及葱姜、水淀粉、盐、料酒等,腌制15~20分钟。
  4. 用鱼片卷入适量三丝摆盘后清蒸15分钟。

养生功效:健脾益胃,补养气血。

适宜人群:大部分老少皆宜。尤其适合慢阻肺因湿热蕴肺导致的久咳久喘的人群。

禁忌人群: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或声音嘶哑,口燥咽干等肺阴亏虚体质的人群。

推荐理由:本菜中鳜鱼肉属于高蛋白低脂肪,容易被人体吸收,在食材处理上将鳜鱼改刀切蝴蝶片,在腌制鱼片加入“三子”药材磨成的细粉,再卷入蔬菜“三丝”荤素搭配。将陈皮粉撒在盘子边,然后上锅蒸,一方面可以增强功效,另一方面使鱼肉增加陈皮的清香,口感丰富,营养好吃。

汤品:三仁鸭煲

食材:鸭子1只,金桔4枚,小葱、生姜、香菜、生抽、盐、鸡精、料酒适量,八角、桂皮、香叶少许。

药材:杏仁3克、薏苡仁6克、豆蔻仁3克、茯苓9克、陈皮3克、夏枯草9克。

做法:

  1. 将杏仁,薏苡仁,豆蔻,白茯苓投入药捣中捣碎成粉,将药粉均匀涂抹于表皮和鸭腹内。
  2. 将鸭子装入砂锅内,并投入生姜2片、香葱2根、香菜2根,八角,桂皮,香叶少许,生抽,盐,味精适量,腌制30分钟。
  3. 夏枯草煎汤代水备用。
  4. 最后加入由夏枯草的药汤加入砂锅内,水位接近鸭子。
  5. 砂锅上灶焖炖,武火烧开后转文火炖2~3小时,出锅前15分钟将金桔加入,炖鸭肉熟烂即成。

养生功效:理气健脾化湿。

适宜人群:口干口苦、胸胁满闷、身体困重、小便短黄等湿热人群。

禁忌人群:孕妇、阴虚及阳虚体质者不适合食用。

推荐理由:现代人普遍湿气较重,冬季流感高发,将杏仁、薏苡仁、豆蔻仁及茯苓磨成粉均匀地涂抹于鸭肉表皮及鸭腹内进行腌制,然后经过长时间的炖煮,使得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渗透入鸭肉内发挥清热利湿健脾的作用,并将清热解毒的夏枯草煮水后取夏枯草水炖煮鸭子,充分发挥药效的同时又保证药膳的口感。

点心:四喜锦绣蒸饺

食材:胡萝卜1根、木耳200克、香菇200克、玉米粒250克、猪肉馅150克、饺子皮30张,生姜、葱、食用油、酱油、盐、生抽适量。

药材:新鲜山药1根,白术3克,陈皮2克。

做法:

  1. 所有中药打成粉过筛。
  2. 将胡萝卜、木耳、香菇、山药分别改刀成碎末。猪肉馅中放入葱末、姜末、盐搅匀腌制15分钟后,将山药碎末顺时针拌入腌制好的猪肉馅备用。
  3. 将肉馅加入面皮底部,包成四瓣花型,将胡萝卜,木耳,香菇,玉米粒分别放入花瓣中。
  4. 上锅蒸15分钟即可。

养生功效:健脾和胃。

适宜人群:大部分老少皆宜。

禁忌人群:对上述食材过敏者禁用。

推荐理由: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由医圣张仲景所创,名曰“娇耳”,后发展为饺子。四种配菜,与馅料结合,使整体膳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并在其中中加入具有健脾和胃的中药,使膳食避免了湿热内生之嫌。四喜锦绣蒸饺的整体造型别致,馅料丰富,操作简单,可谓是餐桌上的颜值担当。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由上海市奉贤区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王春花和中医科医师朱海瀛共同创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