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古代帝王年夜饭:御膳房里的豪华盛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古代帝王年夜饭:御膳房里的豪华盛宴

引用
百度
10
来源
1.
https://zhidao.baidu.com/index/
2.
https://www.sohu.com/a/808020911_121159368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311759
4.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113.html
5.
http://www.wenming.cn/wmdjr_299/20240314/d5094ca144814999986c5cf3e8fe5f14/c.html
6.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114.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3%A1%E5%85%83
8.
https://www.anxjm.com/busInfo/382639.html
9.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5%B1%B1%E6%9D%B1%E8%8F%9C
10.
https://extremeholiday.asia/%E7%9B%B4%E6%93%8A%E6%97%A5%E6%9C%AC%E5%AE%AE%E5%BB%B7%E7%BE%8E%E9%A3%9F%EF%BC%81%E5%A4%A9%E7%9A%87%E5%80%91%E5%A6%82%E4%BD%95%E9%A3%B2%E9%A3%9F%E8%88%87%E5%93%81%E9%85%A9%EF%BC%9F/

在中国,年夜饭是农历除夕(春节前一天)家人团聚的重要晚餐。无论多远、多忙,人们都会回家与亲人共度这一时刻。而古代帝王家的年夜饭可谓是极尽奢华之能事。在御膳房里,从商周时期的铜鼎煮肉到明清时期的满汉全席,每一道菜都经过精心烹制。

01

商周时期:铜鼎煮肉,彰显贵族气派

商周时期的皇家年夜饭,主要以铜鼎煮肉为主。《周礼》中记载,周天子的餐餐必有“八珍”,包括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和肝膋。这些菜品主要以猪、牛、羊等动物为主,通过烤、炖、煮等方式烹饪而成。当时的皇家饮食已经相当讲究,不仅注重食材的选择,还强调烹饪的方法和餐具的精美。

02

秦汉时期:山珍海味,尽显皇家气派

到了秦汉时期,皇家年夜饭的菜品更加丰富。《汉书》中记载,汉武帝时期的年夜饭已经出现了熊掌、猩唇、豹胎等山珍海味。这些食材不仅稀有,而且烹饪方法也十分讲究。例如,熊掌需要先用开水焯烫,去除腥味,再用文火慢炖,直到肉质酥软。猩唇则需要先用酒浸泡,再用开水焯烫,最后用香料调味。这些菜品的制作过程复杂,耗时耗力,充分体现了皇家的富贵气派。

03

唐宋时期:饮食文化繁荣,年夜饭更显精致

唐宋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唐朝宫廷过年,先不忙着吃喝,而是大家一起看春晚——由太常寺安排的傩舞表演,用以驱除邪魔瘟疫,大唐皇帝陛下也会率领嫔妃,共同观摩,虔诚祷告。

等联欢晚会闭幕,难忘今宵唱完,天子兴致所起,就要张罗宴席了,这才是年夜饭的开始。

孟浩然的《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记录的正是大唐年夜饭的场景: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除夕之夜与好友饮宴守岁,美味佳肴自然必不可少,大家喝着新酿的柏叶酒,唱着时下流行的梅花小调,不亦乐乎。

柏叶酒就是椒柏酒,唐宋之间,民间和宫廷都饮椒柏酒或屠苏酒。

王安石有诗为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酒怎么来的?

世传是华佗所创,药王孙思邈热情推荐,不用问,肯定是益气温阳、祛风散寒、辟邪除祟的好东西。于是宫里也觉得喝喝不妨事,便试了。

妙在椒柏酒和屠苏酒喝起来颇为别致:

少年者先饮,因为过了一年,少年者“得岁”;年老者后饮,因为又老了一年,老人家“失岁”。

倒是苏轼很看得开,只要活得够长,最后一个喝酒又如何:但把穷愁博常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除了喝酒,唐朝人过年还必吃五辛盘。

何为“五辛”?

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五种辛辣的蔬菜,可见古人也喜欢在冬日吃内含温热的食物。

到了宋朝,年夜饭就比唐代更接地气一些。

《东京梦华录》说开封老百姓吃年夜饭:居室华灯皆燃,举家围坐,长者上首,男女分左右,频举杯觞。与我们今天可谓十分接近,吃的呢,也是七碟子八碗堆满餐桌,有荤有素有河鲜。

宋代年夜饭必须有鱼,寓意“年年有余”。

桌上最大的一盘是脍鱼。那时吃鱼虽能煎、炸、炖、蒸,但最流行的吃法是脍,即生鱼片——取三五斤的新鲜鲤鱼或鲈鱼,去鳞取脊肉,锋刀切薄片摆盘。

脍鱼不但是百姓年夜饭的主打菜,也是宫廷的御膳佳肴。

除了鱼,年夜饭餐桌上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扣肉。

用肥瘦相间的大块五花肉煮至半熟,再炸成金黄,切三四寸长薄片,放酱、醋、豆豉、桂皮、葱蒜等腌制,放进碗上屉蒸透,出锅大盘盖碗,猛扣过来,肉片鲜亮圆润,浓香四溢,一口下去,肉汁在唇齿间绕梁三日。

江浙皖一带的年夜饭还有一道特色菜:蟹酿橙。

南宋美食家洪林在《山家清供》中记述说:元旦必食蟹酿橙,用黄熟大橙,截顶剜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实其内,仍以带枝顶覆之。入小甑,酒醋水蒸熟,香而鲜。

主食嘛,就来碗“馎饦”。

宋朝的馎饦其实就是面条,用菜羹或肉羹煮熟。这种面食做法简易,无需过水,无需打卤,无需浇头,无需菜码,一把面条放入沸腾的羹汤,一会儿就煮得了,盛出来便可以吃。

同时期的辽国年夜饭也很别致,过年时以糯米饭、白羊髓捏成团,如拳头大小,每帐里发四十九个,用来“惊鬼”,惊完鬼后分与众人共食。

休看只是个糯米团,考虑到辽国牛羊肉奶多而蔬菜米面少,每个帐篷来四十九个已是十分奢侈了。

除此之外,辽国过年还喜欢吃貔狸,也就是草原黄鼠。

这玩意儿形如大松鼠,极肥,辽国主吃的貔狸是使羊奶养的。此物妙在能使肉烂,比如一个鼎里煮着肉呢,扔一脔貔狸肉进去,全鼎肉立刻酥烂,端的是好。

04

明清时期:满汉全席,集美食之大成

明清时期,皇家年夜饭达到了鼎盛。明朝初期,朱元璋提倡节俭,御膳较为简单。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御膳逐渐变得奢华。据《酌中志》记载,万历皇帝的餐餐必有“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及笋鸡脯,又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共烩一处”。

清朝的皇家年夜饭更是集美食之大成。据《清稗类钞》记载,清朝的年夜饭通常有“燕窝鸡丝汤、鸭子野鸡丁、鱼翅、鹿尾、羊羔、鹿筋、哈什玛、野意拉皮、鸭子、鸡、猪、肘子、元鱼、鲜菜、挂炉肉、火锅、汤圆、粘食、茶食、小菜、陈设菜、压桌菜”等。其中,燕窝、鱼翅、鹿尾等都是极其珍贵的食材,充分体现了皇家的奢华。

05

皇家御膳的文化内涵

皇家御膳不仅是美食的集合,更体现了皇家的权力和地位。从商周的铜鼎煮肉到明清的满汉全席,每一道菜都经过精心烹制,体现了皇家的富贵气派。同时,皇家御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烹饪技艺的发展。例如,秦汉时期的山珍海味,需要强大的运输能力和保存技术;明清时期的满汉全席,则体现了南北饮食文化的融合。

皇家御膳的奢华与讲究,不仅体现在食材的选择上,还体现在饮食的礼仪和规矩上。例如,清朝的年夜饭,太后、皇帝、皇后要分坐三个桌子,皇帝负责斟酒,皇后负责把盏,每盘菜只能夹三筷子。这些规矩和礼仪,体现了皇家的尊贵和威严。

皇家御膳的奢华与讲究,也反映了皇家对美食的追求和享受。例如,辽国的貔狸,能使肉烂;清朝的满汉全席,集南北美食之大成。这些美食的制作和享用,体现了皇家对美食的追求和享受。

皇家御膳的奢华与讲究,还体现了皇家对吉祥和美好的向往。例如,年夜饭中常见的鱼,寓意“年年有余”;饺子中包的元宝,寓意“招财进宝”。这些寓意吉祥的菜品,体现了皇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皇家御膳的奢华与讲究,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体现了皇家的权力和地位,也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