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聪最新研究:AI与人类意识的未来
段玉聪最新研究:AI与人类意识的未来
在2024年IEEE国际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大会上,海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段玉聪发表了一篇关于人工智能(AI)与人工意识系统(AC)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人工智能基础选编》白皮书的主要编写者之一,段玉聪教授从技术哲学角度深入探讨了AI如何模拟人类意识以及这种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AI与AC:从数据到意图的跨越
段玉聪教授指出,当前的人工智能系统主要基于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和知识(Knowledge)三个层面进行交互,他将这种系统称为AI系统。然而,真正的意识不仅包含DIK,还涉及智慧(Wisdom)和意图(Purpose)两个更高层次的概念。因此,段教授提出了人工意识系统(AC)的概念,将其定义为能够进行DIKWP全方位交互的系统。
AC发展的关键挑战
段玉聪教授强调,AC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核心的是可信性和可解释性问题。由于AC系统需要处理更复杂的人类意图和价值观,其决策过程必须保持高度透明,确保每个决策步骤都可追溯、可理解。此外,AC系统还需要解决数据偏见、信息偏差、知识缺失等潜在问题,以消除AI系统中固有的偏见。
未来展望: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关怀”
段玉聪教授认为,AC系统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关怀”的转变。在医疗领域,AC系统可以助力“主动医学”的发展,通过融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优势,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医疗服务。在教育领域,AC系统可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定制化教学方案。
然而,段玉聪教授也提醒我们,AC系统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之上。他强调,AC系统不是要取代人类意识,而是要成为人类意识的延伸和补充,最终实现人机共生的美好未来。
段玉聪教授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AI发展的下一个重要方向——人工意识系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AC系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意图,更准确地把握人类情感,更智慧地处理复杂问题,真正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和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