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从力量到心理,揭秘亚洲飞人的训练秘籍
苏炳添:从力量到心理,揭秘亚洲飞人的训练秘籍
2024年4月末,35岁的苏炳添重返室外百米赛道,跑出10秒50的成绩。虽然这个成绩与他个人最好成绩9秒83相差甚远,但对于这位即将退役的老将来说,能够重返赛场已实属不易。
作为中国短跑的领军人物,苏炳添的训练计划一直备受关注。他每天训练4-5小时,包括跑步前1.5小时热身和跑后1小时放松。他的年度训练分为四个阶段:室内赛(1月—3月)、室外赛第一阶段(5月—6月)、第二阶段(6月—7月)和第三阶段(8月—9月),每个阶段都精心设计以达到最佳状态。
在力量训练方面,苏炳添注重科学性和针对性。他经常进行菱形深蹲训练,以强化踝关节和小腿肌肉,提高蹬地效率。此外,他还通过核心肌群训练增强腰部和腹部稳定性,确保高速奔跑时的身体平衡。
除了身体训练,苏炳添还非常重视心理建设。由于东京奥运会推迟,导致巴黎奥运会备战周期缩短为3年,这对运动员的训练和心理建设带来一定影响。苏炳添表示,这种不同寻常的备战节奏确实给运动员带来很大挑战,需要不断调整心态,保持专注。
在技术优化方面,苏炳添通过改变起跑脚等方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他注重前摆腿技术,强调积极下压而非被动落地,减少制动效应,保持加速度。这些细节的优化,帮助他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创造了9秒83的亚洲纪录。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伤病的困扰,苏炳添的状态有所下滑。他坦言:“退出奥运会之后其实有想过放弃,但后来又觉得全运会在家门口举办,无论如何都希望能够出现在赛场上,所以付出了很多努力。”
目前,苏炳添已经将重心转向接力项目。他表示,虽然可能无法达到很高的强度,但只要能为广东队带来帮助,他愿意继续出现在赛场上。2025年11月,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广东、香港、澳门举行,这将是苏炳添的谢幕演出。届时,这位36岁的老将将为自己的体育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从2009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的10秒28,到2014年仁川亚运会的10秒10,再到东京奥运会上那突破性的9秒83,苏炳添用不懈的努力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将中国短跑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在赛道上的辉煌成就,还是在训练场上的执着追求,他都为中国短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如苏炳添所说:“这枚奥运奖牌属于全部中国短跑人。”他的精神和成就将激励着新一代的中国短跑运动员,继续在国际赛场上创造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