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情绪起伏大、沉默寡言?要警惕自闭症!
孩子不合群、情绪起伏大、沉默寡言?要警惕自闭症!
自闭症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有大量患者群体。本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展示了自闭症儿童的症状、诊断过程和治疗效果,并提供了实用的"五不"识别法,帮助家长及早发现和干预。
2022 年 9 月,一位母亲带着自己 3 岁 9 个月的女儿文文(化名)踏进了草莓医院熊启医生的诊室,文文妈妈告诉熊医生,孩子与同龄小朋友交流能力很差,想和小朋友玩但却不知道怎么融入,在幼儿园不能正常参加集体游戏,总是一个人独自玩耍,社交方面明显出现了障碍。而且孩子的脾气很大,情绪很容易激动,还很难以安抚,性格比较固执。在整个就诊过程中,文文和熊医生的眼神交流很少,叫她的名字也是不予理睬,整体听指令能力差,还会不停地发出重复性的语言。
随后,熊医生根据文文的情况开具了一系列专业检查和评估,最终文文被诊断为:发育迟滞,孤独症谱系障碍。熊医生根据文文的诊断给孩子开具了认知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音乐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等一系列定制化治疗方案。
治疗师罗老师反馈到,文文刚入训时,适应性较差,拒绝进入教室,会表现出尖叫哭闹等行为,上课时持续表现出坐立不安的状态,经常自言自语,说话时音调韵律异常,不听从老师的指令,对于上下前后的空间概念、大小多少的相对概念和基本生活常识都一无所知!
直到今年 3 月,经过一年半训练的文文各方面的适应性都明显提高,没有尖叫哭闹的行为,情绪问题明显减少,可以向老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建立了基本的规则秩序感,能理解并依从集体指令,自言自语状态减少,社交表达增多,能进行互动游戏和情境表演对话。会主动参与假想游戏、合作游戏、竞技类游戏等。通过阶段性的训练后,文文的整体认知、理解表达、社交沟通能力都有显著提升。
从入训前后对比评估来看:
2022 年 9 月入训时盖泽尔结果:适应性:63,大动作:67,精细动作:62,语言 55,个人-社交:50,ABC 量表:71。S-S 评估结果:理解能力约 3 岁,表达能力约 2 岁 11 个月,操作能力约 2 岁 11 个月,交流态度Ⅱ群。
2023 年 11 月盖泽尔结果:适应性:80,大动作:73,精细动作:64,语言 81,个人-社交:79。S-S 评估结果:理解能力约 4 岁 11 个月,表达能力约 4 岁 11 个月,操作能力约 4.6—4.9 岁,交流态度Ⅰ群。
更值得开心的是,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文文越来越能融入集体,现在还会有意识的选择朋友并建立友谊,在治疗室还交到了新朋友,性格变得开朗了起来!
如何识别孩子是否有自闭倾向
很多家长分不清自己家的孩子到底是性格内向还是有自闭症。
那到底什么是自闭症呢?
自闭症是一组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和非语言交流障碍,狭隘的兴趣、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在人群中患病率为 1% 左右。据统计,中国孤独症发病率达 0.7%-1.0%,全国约有超 1400 万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其中,0 至 14 岁的儿童约有 300 万人。
那么家长如何对自闭症进行早期识别呢,教您一招「五不」方法来对自闭症进行一个快速识别:
不看:患有自闭症但孩子是不看人或很少看人的,没有眼神的交流和对视,不会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求;
不说:不会说话或只能说简单的语言,有的表现为模仿别人说话或重复性刻板性语言,没有社交性语言和对话;
不指:不用或很少用手指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往往正常儿童都能很好地使用手指或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不听:自闭症的孩子对于别人叫他(她)名字是没有反应的,不会或者是不愿意和他人交往;
不当:这里指行为举止不当,比如孩子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总是重复无意义的刻板动作,如转圈圈、玩硬币等。
如果您发现孩子出现了以上几种情况,别犹豫,尽早的就医,对于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关键,尤其在 3 岁以前就进行康复干预的往往能取到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