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初一拜年新花样:橘子成吉祥物!
扬州初一拜年新花样:橘子成吉祥物!
大年初一,扬州城内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一大早,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迎接新年的第一波客人。与其他地方不同,扬州人拜年时,手中必定会提着一袋金黄的橘子。这可不是普通的橘子,而是承载着扬州人独特祝福的吉祥物。
橘子:扬州人的吉祥物
在扬州,"橘"与"局气"谐音,寓意着好运和顺利。因此,大年初一拜年时,送橘子成了扬州人独特的习俗。这种习俗源自何时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早已深深植根于扬州人的生活中。
除夕夜,扬州人家家户户都会在床头摆放云片糕、苹果和橘子。云片糕寓意"高高爽爽",苹果寓意"平平安安",而橘子则寓意"走大运,诸事顺利"。这种组合,寄托了扬州人对新年的美好期待。
大年初一一大早,孩子们便成群结队地去邻居家给长辈拜年。每到一家,孩子们都会甜甜地叫一声"爷爷奶奶好",然后送上手中的橘子。长辈们则会笑眯眯地从口袋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一边塞进孩子们的手里,一边说:"祝你学习进步,新年快乐!"
别具一格的拜年习俗
除了送橘子,扬州还有许多别具一格的拜年习俗。比如"爬门头",大年三十晚上,吃过晚饭后,大人会关上大门,让家中个子小的孩子抓着门闩往上爬。老人们相信,这样做能让孩子们长得更高更快。
还有"要糖"的习俗。大年初一早上,孩子们会挨家挨户给长辈拜年,送上"恭喜发财"、"恭喜身体健康"等祝福。长辈们则会给前来拜年的孩子们散发糖果、云片糕、橘子、苹果等,祝愿他们"发财兴旺"、"早点娶马马(早点娶亲)"、"学习进步"等。这种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丰富的春节饮食文化
扬州的春节饮食文化同样丰富多彩。年夜饭餐桌上,狮子头和大煮干丝是必不可少的硬菜。狮子头寓意团圆,大煮干丝则寓意长久。大年初一早上,扬州人会吃圆子和面条,圆子寓意团圆,面条寓意长久。中午则会吃"隔年陈",即除夕夜的剩饭剩菜,寓意年年有余。
除了这些传统美食,扬州人还会在年夜饭上准备一些寓意吉祥的蔬菜。比如安豆苗,扬州人也叫它豌豆苗,因其名字谐音"安",寓意着新的一年平平安安。水芹菜也是扬州年夜饭上的常客,它中间空心,寓意着"路路通",希望家人在新的一年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顺顺利利,畅通无阻。
独特的民俗活动
除了拜年和饮食习俗,扬州还有许多独特的春节民俗活动。比如扬州市图书馆每年都会举办"印"象春节活动,从馆藏古籍中挖掘年俗文化,带领市民体验雕版印刷等非遗技艺,亲手制作门笺、楹联、蛇文书签、福禄寿禧红包、门神挂件等年味十足的文创产品。
此外,扬州人还会在春节期间贴春联、挂笺、门神等传统装饰。挂笺,常贴在门楣、房檐上,作为新年点缀。由于图案多为古钱状,故古人称其为"挂钱"。其图案多是规整的几何纹和带有吉祥内容的花纹,更多的是将吉语文字组合进去,一张一个吉语,或一张一字,成套悬贴。
这些独特的习俗和活动,不仅让扬州的春节氛围格外浓厚,也展现了扬州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些传统习俗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扬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