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各地民俗大赏!
春节申遗成功,各地民俗大赏!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继昆曲、古琴艺术、中国剪纸等之后,中国第44个列入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一消息不仅让全球华人倍感自豪,也进一步提升了春节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春节申遗成功的意义
春节申遗成功绝非偶然,它凝聚了无数专家学者的心血与努力。从2022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启动申遗工作,到2024年12月成功入选,整个过程历时两年多。申遗团队从数千张图片中精挑细选,反复打磨申报片,最终赢得了评审会的热烈掌声。
这一成功不仅是对春节文化价值的认可,更为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提供了更高平台。正如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王杰所说:“春节申遗成功对于中国及全球华人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肯定与保护,也为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力提升注入强大动力。”
各地民俗特色大赏
春节申遗成功后,各地纷纷举办特色民俗活动,展现春节文化的多样性。
在山西,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旅国际推广活动在太原举行。活动现场,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扑面而来。在春节对联书写区,外国友人跃跃欲试,在书法家的指导下体验汉字书写的魅力。刻瓷、金石拓印等传统技艺,以及多款以山西地域文化为灵感的文创作品,山西面食大师带来的面艺表演、晋剧演员的“关公”戏曲表演等,让来自36个国家的100多名海外达人和旅行商赞叹连连。
重庆则以其独特的年味吸引着外国游客。在璧山区来凤街道,舞狮和花船表演让外国友人跃跃欲试。他们不仅观看表演,还亲自参与跳舞,品尝当地非遗美食来凤鱼,甚至亲手制作年夜饭,感受热气腾腾的年味。
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以其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闻名于世,成为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装饰品。潮汕地区的大锣鼓表演则以其雄浑的气势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众多观众。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展现了春节文化的多样性和地方特色。
春节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春节申遗成功后,不仅是中国的节日,更是世界的节日。据统计,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文化盛事。
美国芝加哥胡琴演奏家姜克美近20年来每年春节都在海外演出,足迹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她深切感受到:“传播包括春节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是多层次多样式的。用音乐演出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向世界传播春节之美、春节之乐,无疑是成功的。”
春节作为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追求和平、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它不仅是华人社区的重要节日,更成为促进各国文化交流、增进人民友谊的重要平台。
展望未来:传承与创新
春节申遗成功只是新的起点。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挑战,我们需要在保护核心文化价值的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进行创新,使春节在年轻一代中保持吸引力。
正如专家所言:“春节申遗成功后,面临传承与创新、保护与传播之间的多重挑战。通过多方协作,制定长效保护与发展机制,春节这一文化瑰宝必将焕发新的生命力。”
春节的成功申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弘扬,更为全球华人带来文化认同与凝聚的力量,同时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