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达摩院PANDA模型突破:AI助力胰腺癌早筛准确率达92.9%
阿里达摩院PANDA模型突破:AI助力胰腺癌早筛准确率达92.9%
近日,阿里达摩院医疗AI团队在胰腺癌早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研发的胰腺癌早期检测模型PANDA,通过AI技术识别平扫CT图像中的细微病灶特征,实现了高达92.9%的准确率。这一突破不仅克服了传统筛查手段假阳性偏高的难题,更为大规模多癌种筛查提供了新的可能。
胰腺癌早筛的挑战与机遇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断率低、手术病死率高、治愈率低、总体预后差的特点。据统计,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9%,被称为“癌症之王”。早期发现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但胰腺癌起病隐匿、发展迅速,常规体检和医院常用的平扫CT图像对比度低,很难靠人眼识别早期病变。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为胰腺癌早筛带来了新的希望。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A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影像分析领域。AI能够从大量影像数据中学习和识别微小病灶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
PANDA模型的技术突破
PANDA模型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创新性的技术方案。传统的胰腺癌筛查主要依赖增强CT或MRI,这些检查手段成本高、耗时长,且对设备和操作人员要求严格,难以大规模推广。而PANDA模型则突破性地使用了平扫CT图像,通过AI算法放大并识别细微病灶特征,实现了高效安全的早期检测。
具体来说,PANDA模型采用了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大量历史数据训练,使AI能够从影像中提取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病灶信息。同时,模型还整合了影像学资料、基因组学信息、病理学数据等多模态数据,实现了跨科室的数据融合。这种多维度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得PANDA模型不仅能够精准识别病灶,还能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从实验室到临床:PANDA模型的应用实践
PANDA模型的研发并非一蹴而就。达摩院医疗AI团队自2022年10月开始,就致力于“平扫CT+AI”癌症早筛技术的研究。经过持续优化和验证,该技术最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胰腺癌的大规模早筛,并在《自然·医学》等顶级期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目前,PANDA模型已在国内为超过600万人次提供服务。在浙江丽水的两家医院,该技术以公益方式落地试点,筛查病种除胰腺癌外,还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据统计,项目在4个月内筛查超5万人次,筛查出的145例癌症病变均被临床证实。
更值得一提的是,PANDA模型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在2024年5月的AI for Good全球峰会上,世卫组织数字健康合作中心宣布将与达摩院展开战略合作,从渠道、市场、落地、标准等方面支持该技术的全球推广。这一合作标志着中国AI医疗技术正式走向世界舞台,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未来展望:AI助力人人健康
PANDA模型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其高准确率上,更在于其对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AI技术,医生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大量影像数据,减轻工作负担。同时,该技术还能突破地域限制,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提供高质量的癌症筛查服务。
目前,达摩院正与安提瓜和巴布达卫生部等国际机构合作,持续探索更高效的多癌早筛方法。未来,通过一次平扫CT,有望实现8种主要癌症和5种慢性疾病的早期筛查。这一愿景的实现,将为全球癌症防治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正如达摩院医疗AI团队负责人吕乐博士所说:“作为科学新范式,AI加速了临床流程的改进,激发了现代医学的创新。我们期待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真正实现AI for Health for All(人工智能助力人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