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共育红树林: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典范
深港共育红树林: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典范
2023年1月,深圳与香港签署深圳湾(后海湾)湿地保育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深港两地在红树林湿地保护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深圳与香港携手守护这片珍贵的自然湿地,不仅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为全球城市生态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城市中的绿洲:福田红树林与米埔自然保护区
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湾东北岸,总面积367.64公顷,是全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拥有9科19种红树植物,每年吸引近10万只候鸟在此停歇、越冬,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节点。
与之隔海相望的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面积3.8平方公里,每年吸引约6万只候鸟。这里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候鸟栖息地,更是一个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空间。
跨境合作:共护湾区生态屏障
深港两地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在红树林湿地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深圳红树林总面积达296公顷,其中185.30公顷已划入自然保护地实施严格保护。两地通过联合监测、科研合作和信息共享,共同守护这片珍贵的湿地资源。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两地合作成效显著。以黑脸琵鹭为例,这种全球濒危物种在深圳湾的越冬数量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数十只增长到2024年的375只。此外,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还记录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的身影,进一步印证了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红树林:生态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红树林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它不仅能防风消浪、固岸护堤,还能净化海水、调节气候。同时,作为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和中转站,红树林湿地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生态价值,红树林湿地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圳将红树定为市树,体现了城市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和珍视。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作为“深圳湾小钥匙”,每年接待大量市民游客,成为公众亲近自然、了解生态的重要窗口。
展望未来,深港两地将继续深化红树林湿地保护合作,共同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随着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揭牌,深圳将在红树林保护方面更加“精耕细作”,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