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明到崇左: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从昆明到崇左: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从四季如春的昆明出发,踏上一段跨越千山万水的文化遗产之旅。在崇左市,你可以探访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感受壮族先民的生活和信仰;还可以游览亚洲最大的跨国瀑布——德天瀑布,体验大自然的磅礴力量。这场旅程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探索,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你在历史与自然的交融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幸福。
德天瀑布:亚洲第一跨国瀑布的震撼
德天瀑布位于广西崇左市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横跨中越两国,是亚洲最大的跨国瀑布。瀑布由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处的断崖跌落而成,宽约200米,落差70米,纵深60米,三级跌落,年均流量50立方米/秒。瀑布三级跌落,层层叠叠,气势磅礴,被誉为“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
每年的6-11月,南方进入雨季后,德天瀑布进入丰水期,此时的瀑布水量大、水质清,可欣赏到万马奔腾般的咆哮之景,正是游览的最佳时节。夏季时节,周围植被丰茂,绿意葱茏,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避暑好地方。
游客可以选择乘坐竹筏,近距离感受瀑布的震撼水汽与磅礴气势。下竹筏后可以前往稻田咖啡屋☕️,在此欣赏美景、品尝咖啡,还能在网红秋千、鸟巢等地拍照打卡。从稻田咖啡屋出来后,去836界碑打卡,感受中越边境的独特氛围,留下“到此一游”的纪念。沿着步道上山,沿路欣赏中越边境的无敌美景,途径3、4、5号观景台,其中5号观景台视野最佳,适合拍照。
花山岩画:2000年历史的文化瑰宝
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驮龙乡耀达村花山屯北面的明江东岸,画面临江,高44米,宽170米,古人把赭红色的赤铁矿粉用动物脂肪稀释调匀,用草把或鸟羽蘸上,在天然崖壁上直接刷绘出这些神奇的壁画,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台地共同构成壮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包含约105千米左江、明江河段。遗产区面积6621公顷,其中宁明县为第一遗产区,龙州县为第二遗产区,江州区和扶绥县为第三遗产区。岩画绘制年代可追溯到战国至东汉时期,已有2000余年历史,其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为国内外罕见,具有深邃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
在广西左江流域的悬崖峭壁之上,反复描绘出一幅幅规模宏大、色彩艳丽、人物形象近似一致的崖壁画。这些图形由壮族骆越先民用红色颜料涂绘而成,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变迁,至今仍保持着不褪落的鲜艳红色。根据前人研究,可大致将这些图形归纳为人物、动物、器物等三大类。这些图形大部分采用平涂的方式完成,并以剪影的形式呈现。人物图像多以正身或侧身的形态展现,图形中的人物两手曲肘侧平向上高举,两脚屈膝向下平蹲,肩宽腰细呈倒三角状,头饰形式多样;动物图像以兽类居多,形态似狗,也有少量的飞禽;器物图像主要有剑、刀等,常斜佩于正身人像的腰间;还有一些符号类的圆形图像,似铜鼓、似日、月、星辰。画面内容与宗教祭祀有关“我们将祖先崇拜视为左江崖壁画的主要内容,并不排除其中还可能揉和了一些别的崇拜的因素,例如日月崇拜、山河崇拜、生殖崇拜及图腾崇拜等”.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作为绘画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壮族骆越先民的审美意识,表达了氏族群体作画时的心理情感,因此它自身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根据前人的研究得知,广西花山岩画在战国初年至东汉前后六百多年间分期绘制而成,最早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由于古代各地域之间的社会发展不均衡,当时的左江流域地区发展有滞后的现象,因此广西花山岩画同时有着原始社会末期和阶级社会初期的风格特征,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同时也隐含着深沉的意义。总的来说,广西花山岩画是壮族骆越先民用红色颜料 绘制在左江流域两岸悬崖峭壁之上的伟大艺术创造,画面 描绘了当时人们集体举行祭祀仪式时载歌载舞的场面。无 论是在绘制技法、艺术特征还是艺术审美方面都独具风格。 它凝聚着壮族骆越先民的艺术审美和信仰精神,作为一种 强大的力量深深植根于壮族人民心中,并延续至今。广西花山岩画无疑是研究壮族民族文化的珍贵实体材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别具一格的存在。
明仕田园:隐世的秘境田园
明仕田园位于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堪圩乡明仕村,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隐者之居”。这里山环水绕,风光俊朗清逸,素有“小桂林”之称。游客可以乘坐竹筏顺流而下,欣赏两岸的美景,也可以在景区内漫步,感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明仕田园的竹筏漂流很有特色,但要注意安全。在明仕田园的竹筏漂流中,游客可以欣赏到两岸的喀斯特地貌、翠绿的竹林和清澈的溪流,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中。竹筏漂流不仅能让游客近距离接触自然,还能体验到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非常适合想要逃离城市喧嚣、寻找心灵宁静的旅行者。
友谊关:千年边关见证中越友谊
友谊关坐落在中越边境线上,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美誉,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个还在使用的真正意义上的边关,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始设于汉朝,汉初称雍鸡关,后改为界首关、大南关,明初改为镇南关,1953年改为睦南关,1965年命名为友谊关。1885年,清朝名将冯子材在此痛击法国侵略者,取得了举世闻名的镇南关大捷;1907年,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此发动镇南关起义,亲自拉响了反清第一炮;1949年12月11日,解放军将红旗插上镇南关,标志广西全境解放,12月11日因此成为广西“区庆日”。
现存的友谊关关楼为1957年重建,关楼上的“友谊关”字样为陈毅元帅亲笔题写。关楼右侧为金鸡山,在山顶上建有镇南、镇中、镇北三座炮台,各配备一门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十二生大炮,目前镇南、镇北两座大炮仍保存完好,为清朝抗法名将苏元春在镇南关大捷后所建。关楼左侧为左弼山,山顶建有一座镇关炮台,为明代所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关楼北侧为法式楼,是清末广西全边对汛署,主要负责边境的外交事务和维持治安,相当于现在的口岸外事机构和边防武警部队,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关楼正北约400米处,是大清国万人坟,中法战争期间为国捐躯的清军将士遗体大多收集埋葬在此。关楼左右两侧是明代时修建的通往左弼山和右辅山1000多米长的古道及古城墙遗迹,它与友谊关关楼、镇关炮台、金鸡山炮台、护国忠魂园(原大清国万人坟)、法式楼等构成了友谊关的古建筑群。
友谊关距离凭祥市区15公里、首府南宁176公里,距离越南谅山和首都河内分别为18公里和170公里。友谊关既是国家一类口岸,又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见证了多个重大历史事件。友谊关口岸于1951年开通,1979年因中越关系紧张而关闭,1992年4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开放。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友谊关口岸基础建设的力度,先后完成了友谊关口岸旅客联检楼及其改造工程、友谊关口岸广场、友谊关口岸旅客廊道、友谊关口岸大门及友谊关口岸旅客服务中心、友谊关口岸二中队营房搬迁等等工程。这些项目的竣工,极大改善了友谊关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对加快口岸的通关速度和发展口岸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进出友谊关口岸的主要贸易类型为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其中以一般贸易为主。
美食篇:舌尖上的崇左
崇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以下是崇左的十大特色小吃:
天等指天椒:天等指天椒椒果个小朝天,肉厚、色泽鲜红,辣度极高,醇香浓郁,品质优良。
龙州砧板:龙州砧板是采用蚬木制作而成,其木质坚硬,结构紧密,具有不起渣、不开裂的特点。
凭祥艾糍粑:凭祥艾糍粑是广西壮族传统美食,将艾草与糯米粉混合后蒸熟,再包裹花生、芝麻、白糖等馅料,口感软糯、甜而不腻。
扶绥红薯糍粑:红薯糍粑是扶绥县有名的美食,以红薯为主要原料,蒸熟后捣成泥状,再加入糯米粉、芝麻等配料,搓成丸子状后蒸熟食用。
宁明沙糕:宁明沙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的特色糕点,以糯米粉、糖、芝麻、绿豆粉、花生油等为原料,口感香甜酥软。
驮卢沙糕:驮卢沙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的特色小吃,以芝麻、绿豆、白糖等为原料,口感香甜酥脆。
大新桂圆肉:大新桂圆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的特色小吃,桂圆肉色泽黄亮、肉质肥厚、香甜可口。
大新苦丁茶:大新苦丁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的特色名茶,茶汤清亮,滋味先苦后甘,回味悠长。
凭祥菠萝蜜:凭祥菠萝蜜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凭祥市的特色水果,果实巨大,果肉香甜。
姑辽茶:姑辽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的特色名茶,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甘醇。
最佳游览时间与路线建议
1-2月是崇左旅游的淡季,天气晴朗且游客较少,适合拍照和深度体验。德天瀑布建议上午前往,人少且光线好,适合拍照。明仕田园的竹筏漂流很有特色,但要注意安全。花山岩画可以乘船远观,也可以登高俯瞰,各有特色。在崇左市区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如壮族烤猪。不要在景区内购买银饰和特产,价格贵,还不一定是真的。
四天三晚行程参考:
- D1:到达崇左>德天跨国瀑布>明仕田园
- D2:花山岩画>古龙山大峡谷>太平古城
- D3:龙州小连城>友谊关>凭祥美食街
- D4:返回崇左市区>逛崇左市区>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