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立体探测太阳,杨孟飞的新挑战!
全方位立体探测太阳,杨孟飞的新挑战!
2023年12月,在香山科学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五号探测器总设计师杨孟飞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全方位立体探测太阳。这一计划不仅将刷新人类对太阳的认识,还将带动外围支撑技术和体系的发展,是中国航天人又一次凭借实力与底气定下的新目标。
为什么需要全方位立体探测太阳?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活动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有着深远影响。然而,尽管人类已经发射了多个太阳探测器,但对太阳的了解仍然有限。目前的太阳探测主要集中在太阳的赤道区域,而对太阳极区的探测相对较少。这种观测的局限性使得科学家难以全面理解太阳活动的规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立体探测计划的具体内容
根据《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我国将在2028—2035年间实施太阳立体探测计划。这一计划将通过两次发射任务构建环绕黄道面和太阳极区的全方位立体探测体系,实现对太阳全球和日地空间的立体探测。
具体来说,第一次发射将把探测器送入黄道面轨道,对太阳进行赤道区域的探测;第二次发射则将探测器送入极轨轨道,实现对太阳极区的探测。通过这两个不同角度的观测,科学家将能够获得太阳全方位的图像和数据,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太阳活动的规律。
国际对比:印度“阿迪蒂亚”L1太阳探测器
在太阳探测领域,印度于2023年发射了“阿迪蒂亚”L1太阳探测器,这是印度首个太阳探测任务。该探测器位于日地拉格朗日L1点,主要任务是观测太阳大气的各个层次,包括日冕、色球和光球,以及太阳风和太阳高能粒子。
然而,与我国的太阳立体探测计划相比,印度的探测任务仍显单薄。印度的探测器仅能从一个角度观测太阳,而我国的计划则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观测,能够提供更全面的太阳活动数据。
杨孟飞院士:从嫦娥五号到太阳探测
作为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总设计师,杨孟飞院士在空间探测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成就。他领导的团队成功完成了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一任务不仅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还创造了多个“首次”,包括首次月面自动采样封装、首次月面起飞上升、首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等。
如今,杨孟飞院士再次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深空,提出了太阳立体探测计划。这一计划的提出,既体现了我国在空间探测领域的技术实力,也展现了中国航天人探索未知、追求卓越的精神。
太阳立体探测计划的意义
太阳立体探测计划的实施将对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首先,这一计划将填补我国在太阳极区探测领域的空白,实现对太阳的全方位观测。其次,通过获取更全面的太阳活动数据,科学家将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为保障我国空间基础设施的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最后,这一计划还将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如深空通信、自主导航等,为我国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奠定基础。
结语
太阳立体探测计划是杨孟飞院士及其团队为我国空间科学事业描绘的一幅宏伟蓝图。这一计划的实施,不仅将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也将为人类认识太阳、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做出重要贡献。随着2028年的临近,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一计划将为我国建设航天强国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