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嵩山少林寺:千年古刹的文化瑰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嵩山少林寺:千年古刹的文化瑰宝

引用
搜狐
8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56620310_797934
2.
https://www.sohu.com/a/838598738_195134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97%E5%B0%91%E6%9E%97%E5%AF%BA/74382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4V89AF1052180MI.html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91%E6%9E%97%E5%AF%BA
6.
https://shaolin-kungfu.com/zh-CN/%E4%B8%AD%E5%9B%BD%E6%AD%A6%E6%9C%AF%E9%83%BD%E6%98%AF%E4%BB%8E%E5%B0%91%E6%9E%97%E5%8A%9F%E5%A4%AB%E6%9D%A5%E7%9A%84%E5%90%97/
7.
https://www.baike.com/wikiid/7239732180850753588
8.
https://shaolintemplechina.com/zh/%E5%B0%91%E6%9E%97%E5%8A%9F%E5%A4%AB-2/

嵩山少林寺,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的古刹,坐落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自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创建以来,少林寺历经1500余年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兴衰更迭,更以其独特的禅武文化享誉海内外。

01

历史沿革:从北魏古刹到世界文化遗产

少林寺的创建源于一位印度高僧——跋陀。北魏孝文帝元宏为安置这位高僧传教,特在少室山下这片茂密丛林中建造寺院,由此开启了少林寺的传奇历史。

公元527年,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到来,为少林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禅宗,使得少林寺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此后,少林寺逐渐成为禅宗祖庭,吸引了无数僧人前来参学。

唐朝是少林寺发展的关键时期。唐初,少林寺十三棍僧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赏,赐田千顷,水碾一具,参战僧人也各有封赐,并称少林僧人为僧兵,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唐朝还在全国设有几家少林寺分寺,制定少林僧兵辅助地方政府和正规军队之政策。少林寺也是李唐最高统治者经常游离之地,唐高宗、武则天等经常到少林寺游幸,并对少林寺大加增建。至唐宋年间,少林寺拥有土地14000多亩,寺基540亩,楼台殿阁5000余间,僧徒达2000多人,甚为兴盛。达摩开创的禅宗教派在唐朝兴盛,是唐代佛教最大宗派。

然而,少林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曾多次遭遇毁坏与重建。元代时期,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并统领嵩岳一带所有寺院。福裕和尚住持少林期间,创建了钟楼、鼓楼,增修廊庑库厨,僧徒云集至此演武礼佛,后来福裕被元帝追封为晋国公。在曹洞宗法脉回归祖庭后,少林寺高僧辈出,由此开启了少林寺一个辉煌的时代,是当时禅宗教派之轴心。以邵元为代表的一批日本僧人亦到少林寺求法。

明清时期,少林寺继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作用。明朝初期,官方并不崇尚武学,少林武术不见经传。嘉靖时期,日本倭寇袭扰中国沿海,少林僧人参与抗倭斗争,再次展现其武僧风采。清朝时期,少林寺曾一度衰落,但其文化传统得以延续。

进入现代,少林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禅武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学者。1996年,少林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在内的“天地之中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的少林寺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一座活生生的中华文化博物馆,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朝圣。

02

禅宗文化:禅武合一的精神家园

作为禅宗祖庭,少林寺保存了完整的禅宗传承。寺内的建筑布局严谨,每一处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山门是少林寺的入口,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为清圣祖康熙皇帝御书,正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山门前有一对清代的石狮子,山门东西两边对称立有两座石坊。进了山门便是甬道,甬道两旁苍松翠柏掩映下是20多通历代石碑。锤谱堂就在山门内碑林西侧,现在是少林禅修中心和少林功夫段品制接待处。

穿过甬道,碑林的尽头便是天王殿,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堂,红墙绿瓦斗拱彩绘,外面有两大金刚,内里则是四大天王像,威武雄壮。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后,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86年重建。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大雄宝殿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

钟楼和鼓楼,坐落在大雄宝殿的两侧,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94按照两楼原先的样子重新修建。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钟楼前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

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之后,明代所建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94年重建,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藏经阁内供有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藏经阁的东面的东寮房,是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对面的西禅房,则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堂室。

立雪亭建于明代,1980年重新修缮。立雪亭原名达摩亭,是达摩在少林寺居住修行的场所,为纪念神光向达摩求法,立雪断臂而更名。相传这里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里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殿内神龛中现供奉达摩祖师的铜坐像,是在明嘉靖十年(1531年)所铸。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龛上悬挂的匾额“雪印心珠”四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亲题。

西方圣人殿位于立雪亭后面,是少林寺常住院内最北边的一座殿宇,殿内供奉着明代铸造的毗卢佛铜像。殿内北壁及东、西两壁,绘有“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壁画。殿内地面上有48个深浅不一的脚坑,是少林寺僧人长期练武所留下的。

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初建年代为明初,经历代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物。

03

少林武术:禅武合一的武学瑰宝

少林武术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武术流派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河南省少林寺,其中和尚据信,达摩祖师开发了一套独特的武术体系,用于自卫、锻炼身体和修行。传说达摩祖师发明了各种练习方法,帮助僧侣改善健康和冥想,这成为了寺庙武术练习的基础。

少林功夫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独特的武术体系。少林武术以禅武合一为核心理念,强调内外兼修,既有刚猛有力的外家功夫,又有柔和内敛的内功心法。少林寺的武僧们不仅在寺内修炼,还经常参与民间的武术交流和比赛,使得少林武术得以广泛传播。

少林武术对其他武术流派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武术家曾到少林寺学习,将所学知识与当地武术风格融合,创造出新的武术流派。例如,咏春拳、洪拳、蔡李佛拳等南方拳种,虽然与少林功夫没有直接联系,但都曾受到少林武术的影响。同时,少林寺也与其他武术流派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共同推动了中国武术的发展。

04

现代发展:科技助力文化传承

进入21世纪,少林寺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少林寺与科技企业合作,利用XR(扩展现实)技术开发虚拟现实体验项目,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少林文化的魅力。

2024年,少林寺与遥在科技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Meta Quest、Pico、Vision Pro等主流XR平台推出功夫体验与学习应用。首个VR大空间体验项目将于2025年面向公众推出,并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发布。这些项目将提供多语言支持,确保全球用户都能获得优质的体验。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让少林文化突破了地域限制,更以全新的方式吸引了年轻一代的关注。通过数字化手段,少林寺正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少林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每年都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武术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少林寺的武僧团也经常到海外进行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禅武文化的独特魅力。

嵩山少林寺,这座承载了1500多年历史的古刹,以其独特的禅武文化,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它不仅见证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更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少林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