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这一口“古早味”,品独属海南人的年味
跟着这一口“古早味”,品独属海南人的年味
随着春节的脚步临近,海南的年味也渐渐浓了起来。从传统的琼式腊肠到特色老爸茶,从寓意吉祥的年橘到美味可口的打边炉火锅,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海南人民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独特的情感寄托。让我们一起走进海南的年味世界,品味那份独属于海南人的"古早味"。
琼式腊肠
选取猪后腿肉及脊膘等部位,去筋膜、腌制、拌馅、灌肠、烘烤,腊肠散发着浓浓的油香味。
儋州市兰洋镇居民庭院里晾晒的腊肠。黎有科 摄
当热锅里的猪油开始滋滋作响,将切成薄片的腊肠放入锅中翻炒。
屯昌黑猪肉腊肠。通讯员 林小丹 摄
诱人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夹几片煎炒得表皮微焦的腊肠放进嘴里嚼上几口,香味在唇齿间回荡。
年糕
红糖年糕既是海南传统特色小吃,也是海南人"做年"极具仪式感的美食。
红糖年糕。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天平 摄
年糕又称"年年糕",谐音为"年年高",海南许多市县有过年吃红糖年糕的习俗。
糖贡
伴随着锅铲的上下搅动,锅内的花生碎、芝麻、糖浆早已融为一体,焦糖味和米香味扑鼻而来。
花生糖。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封烁 摄
师傅将炒好的糖贡原料倒入一个正方形的木容器中,用扁平的铁碗压平,再将一整块糖贡切成小块,变成了海南春节家家必备的"一口甜"。
酥饺
酥饺形似古代的荷包,在文昌、琼海等地,许多居民会在春节前夕炸酥饺,过年吃酥饺,有财运亨通、钱包鼓鼓的寓意。
酥饺的馅料是由花生碎、芝麻和糖搅拌而成的,经高温的食油炸至两面金黄,酥脆爽口、满满油香。
信封饼
信封饼是文昌会文地区的传统名小吃,1942年,由外出到新加坡打工的文昌会文镇的村民带回。当时"下南洋"的人们,由于思乡心切,就将这小小的点心做成了信封的形状,带着浓浓的情谊回到了家乡,将手艺一辈辈的传承了下来。
信封饼。资料图
如今,信封饼已经被给予了团圆、美满的含义,在新春时为来年讨个好兆头。
花生饼
花生饼主要由花生米、面粉、盐制作而成,一般地把面粉混水,取适量做成薄薄的饼状,放上花生米,最后放到油锅里炸开,酥脆香浓,吃得停不下来。
猪肠粑
因形似猪肠而得名,是万宁的传统特色美食,也是春节期间当地人餐桌上的常见佳肴,口感细腻有嚼劲,花生碎、椰丝、芝麻等配料被卷于其中,更添几分清香。
切片的猪肠粑。资料图
鱼干海货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南渔民们一代代传承着晾晒鱼干的传统,用鱼干撑起饭桌上的鲜味,度过让大海休养生息的休渔季,海产干货也是海南人年货清单的必选项。
儋州红鱼干。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春节临近,在儋州市白马井镇、海头镇等地已有居民开始晾晒红鱼,用于自家食用或赠送亲戚朋友,寓意鸿运当头、年年有余。
市民在海口市博爱南路东门市场选购鱼干。记者 邱肖帅 摄
常见的海鲜干货有虾米、鱿鱼、墨鱼、红鱼、鱼肚、干海马、干螺肉、干海参等,海鲜干货浓缩起舌尖上的美味,更饱含着"鸿运当头,年年有鱼"的寓意。
红鱼干腊肠煲仔饭。海南日报记者陈若龙 摄
大"桔"大利 心想事"橙" "苹苹"安安
"年味水果"从名字中就透出喜庆意味,柑谐音"甘"橘谐音"吉","柚"谐音佑橙谐音"成",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茶几上最显眼的便是堆积如山的柑橘以及寓意"平安"的苹果。
春节年货中一定要有"年橘"(又称年桔),寓意"新年大吉",很多人家都会采购成盆的橘树摆在家门口,或在门前挂上几束扎好的橘枝。
年桔寓意大吉大利。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无鸡不成宴
海南人逢年过节吃鸡,春节的餐桌上更是无鸡不成席,白斩鸡吃的是原味嫩滑,盐焗鸡吃的是咸香油亮,酱油鸡吃的是入味下饭,和椰子入汤吃的是鲜甜温补。
除了吃,鸡对海南人来说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拜公,在年夜饭开动前,要将煮好的鸡上贡给"公",以表对先人、神明的尊崇,祈盼子孙获得延绵的福祉。
海南逢年过节必备的白切鸡。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烤乳猪
烤乳猪皮脆、肉香、骨酥,香气四溢,脆口又油润不油腻,是海南过年时的传统美食之一。
斋菜煲
大年初一吃斋菜煲是海口人的传统,里头的每一道配菜都有独特的寓意,比如水芹寓意勤劳努力,茄子寓意争当人杰,腐竹和油豆腐象征着发家致富,发菜则预祝财源滚滚,甜菜,寓意甜甜蜜蜜,生活美满。
海南黑山羊
海南本地的羊是黑山羊,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海南本地羊肉质鲜嫩、脂肪少、纯净无膻味。
资料图:刚吃完草的乌烈羊回到羊舍。
清汤火锅靠着羊肉的本味和羊皮的胶质汤汁越煮越浓稠,清汤白切切片出盘,羊皮微卷,泛着浅灰色的透明质感,口感弹牙,紧接着配上杂锦酱与小青橘蘸料,干煸羊肉淋在生洋葱上,油滋滋的,皮脆、柔嫩、入味又有嚼劲。
打边炉火锅
在海南不少地区,打边炉也成了年夜饭的内容之一,鱿鱼、虾蟹、鱼类、带皮小黄牛、东山羊,牛百叶、黑豆腐、西洋菜、空心菜……
天上飞的、地上走的,应有尽有,沾上配好的调料入口,第一口感觉就是原汁原味和鲜美!
酱
吃火锅怎么能少得了调味呢?无论是清爽提味的金桔,鲜味十足的虾酱,甜中带酸的扁豆酱,海南独有的黄灯笼辣椒,经由它们点缀,即便是简单烹煮的菜肴,也能变得诱人。
杂锦酱、蒜末、酱油、香菜末,加上两个小青橘挤出的汁水,混在一起,成了一碗标准的琼式打边炉蘸料,有了杂锦酱和小青橘,这味道就有了灵魂,是海南的味道。
海口骑楼老街的瓶装酱料。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过年期间,大部分门店都不开门,走亲访友聚会约哪里?当然是"户加碟"(去老爸茶店喝茶)咯!老爸茶不如广式早茶那么精致,但其品类之丰富,远胜广式早茶,而且物价更亲民。
特色炸鸡翅是小朋友的最爱,长长的签子串着长长的鸡翅,一口咬下去,香酥脆嫩。
炸蛋散海南话叫"dang sang",以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搓成落油镬炸,炸到浅黄色时便捞起,很酥很甜,酥脆可口的蛋散虽然卡路里狂飙,但特别脆。
配一杯海南"歌碧欧"咖啡特别香!
兴隆咖啡。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脆香厚实的煎烙饼,口感丰富的红米虾肠,现点现做的斑斓煎面饼,各色糕点面包……
岁岁年年人不同,但年味依旧,不知道这一口独属于海南人的"古早味"能否唤醒你的"做年"回忆?
资料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海南发布、三亚发布、文昌发布、阳光海南网、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三联美食公众号、定安县融媒体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