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消融术迎来新突破:脉冲消融技术展现卓越疗效
房颤消融术迎来新突破:脉冲消融技术展现卓越疗效
房颤(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房颤消融术已成为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最新一代的脉冲消融技术,以其安全性高、消融速度快、术后复发率低等优势,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房颤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新选择
房颤消融术是治疗心房颤动的一种方法,通过使用热能或冷能在心脏特定部位制造微小瘢痕,阻断导致房颤的错误信号。这种手术通常使用导管进行,医生会将一根或多根细软管(导管)插入血管并引导至心脏。导管中被注入造影剂,有助于让血管更清晰地显示在X线影像上。医生使用以下一种消融方法在心脏上形成一些小瘢痕:
- 热能(射频能量)
- 极冷(冷冻消融)
房颤消融术的主要类型包括:
- 心房迷宫术:在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完成,外科医生使用手术刀或递送热能的器械在心脏上形成瘢痕组织图案,这些瘢痕可阻断导致房颤的不规则心脏信号。
- 房室结消融:需要植入一个永久起搏器来控制心率,起搏器可在消融前或消融过程中放置。
脉冲消融技术:房颤治疗的最新突破
脉冲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的新技术,堪称治疗房颤的最强利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心律失常科已成功开展多例二维、三维脉冲消融手术,这标志着心律失常导管消融领域达到了新高度,与国际同步开展且取得了全新的重要突破。目前,科室能够独立完成房颤冷、热、脉冲消融全部技术,治疗水平位居国内前列。
临床试验数据: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双重保障
波士顿科学公司的ADVANTAGE AF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脉冲电场消融(PFA)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试验涵盖了来自全球43个临床研究中心,共计260名对至少一种I类/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耐受的患者。研究结果令人鼓舞:
- 主要安全性终点达成:首次手术后7日内发生的与器械或手术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以及12个月内发生的肺静脉狭窄或食道瘘——事件发生率仅为2.3%。
- 主要有效性终点达成:无房颤、房扑、房速复发、无再消融、无心脏复律且未启用新的或增加剂量使用I/III类AAD或任一剂量胺碘酮的受试者比例为63.5%。
- 症状性房颤无复发率为85.3%。随着术者FARAPULSE使用经验的增加(大于等于3次手术),这一比例会增值91.8%。
- 未报告有卒中、肺静脉狭窄、心房食管瘘或严重穿刺相关并发症的病例。
此外,OPTION临床试验的亚组分析也显示,与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和一线口服抗凝药物相比,消融术后同时使用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同期进行左心耳封堵(LAAC)与 OAC 相比,在36个月时,非手术出血结果显著减少44%(分别为8.0%和13.3%;p=0.02),有效性结果相似(分别为7.0%和6.7%;p=0.91)。
未来展望:房颤治疗的新篇章
随着脉冲消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应用的扩大,房颤治疗将迎来新的篇章。这种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对于那些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房颤患者来说,脉冲消融技术无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治疗方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颤消融术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房颤类型、心脏结构、年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适合进行消融手术。因此,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患有房颤,建议及时就医,与专业医生讨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房颤消融术的最新进展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房颤患者从中受益,重获健康的心跳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