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助力春晚再现北京中轴线风采
天津大学助力春晚再现北京中轴线风采
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曲《栋梁》惊艳了全球观众。这个以中国建筑之美为主题的节目,通过数字化手段重现了北京中轴线等古建筑的风采,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在这场视觉盛宴的背后,离不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80多年来在古建测绘领域的深厚积累。
八十年磨一剑:天津大学的古建测绘之路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古建测绘研究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沈理源和张镈先生带领团队开始了北京中轴线建筑的测绘工作。从那时起,一代又一代的天大人接力传承,积累了丰富的古建筑测绘成果。
在众多专家学者中,王其亨教授的名字尤为闪耀。这位77岁的古建筑学家,40多年来带领团队搜集、整理、解读“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近两万件,并推动其于2007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在他的带领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在古建测绘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春晚舞台上的“天大智慧”
2025年春晚节目《栋梁》的创作团队,正是看中了天津大学在古建测绘领域的专业实力,邀请其作为学术顾问。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昕楠透露,学院为节目提供了十二份古建筑测绘成果,包括孔庙奎文阁、佛光寺大殿、四川旧州白塔等重要建筑的测绘图,以及极具代表性的斗拱及榫卯结构样式。
从距离春晚42天接到任务开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专家团队就与节目组展开了紧密合作。朱蕾副教授回忆道:“节目导演组带着脚本草稿来咨询时,我们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反复讨论,确保节目中的古建筑术语、比例尺度、结构构造都有坚实的学术依据。”
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双方在静帧上沟通了数十处修改。比如在一栋建筑上,学院专家就建议:“门槛的一段木条要延长到柱子上”“三角形木头要随着角梁栋移动”“屋脊上小动物的样子需要改进”……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最终保证了节目的高质量呈现。
从测绘到传承:中国古建筑文化的未来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参与2025年春晚《栋梁》节目的经历,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合作,更体现了中国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融合。通过数字化手段,古老的建筑测绘成果得以转化为生动的视觉呈现,让观众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正如王其亨教授所说:“这些珍贵图档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瑰宝,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天津大学建筑学院80多年的古建测绘积累,正在以新的方式展现其价值,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建筑之美。
通过这次春晚的合作,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古建筑文化将在新一代学者的努力下,继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