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浪地球》到《蛟龙行动》:春节档点映策略大不同
从《流浪地球》到《蛟龙行动》:春节档点映策略大不同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通过除夕零点场点映率先进行口碑发酵,最终逆袭成为档期冠军,收获43.6亿票房。这一成功案例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借鉴。2025年春节档,《蛟龙行动》同样采取了点映策略,但效果却大不同。
《流浪地球》的成功经验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在上映前并不被看好,预售成绩也相对落后。但片方选择在除夕夜进行零点场点映,这一策略堪称神来之笔。通过首批观众的口碑传播,影片的高质量迅速得到认可,社交媒体上好评如潮。在大年初一正式上映后,《流浪地球》的排片占比从11.5%迅速攀升至30%以上,最终实现逆袭,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
《蛟龙行动》的点映困境
相比之下,《蛟龙行动》的点映之路则显得颇为坎坷。虽然该片在1月26-27日的IMAX点映中取得了48.2%的高上座率,单日票房超过760万,但这些成绩并未能转化为更多的排片。截至1月26日20点,该片总票房仅为4500万,大年初一的排片占比仅为7.5%,远低于《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30.1%)、《哪吒之魔童闹海》(20.8%)和《唐探1900》(20.2%)。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时间紧迫:《流浪地球》有除夕夜到大年初一的完整发酵时间,而《蛟龙行动》的点映仅在正式上映前两天,留给口碑传播的时间太短。
市场环境不同:2019年春节档竞争虽然激烈,但没有像2025年这样多部重量级续集同时上映。《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等影片都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使得《蛟龙行动》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关注。
宣发策略不同:《流浪地球》在点映前已经通过大规模路演积累了足够的关注度,而《蛟龙行动》则是在预售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点映策略,显得有些被动。
点映策略的启示
《流浪地球》和《蛟龙行动》的案例对比,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点映策略的几点重要启示:
点映不是万能药:点映只能为影片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但最终能否成功还是要看影片本身的品质和市场环境。
提前规划至关重要:《流浪地球》的成功在于提前布局,而《蛟龙行动》的点映则显得有些仓促。
社交媒体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社交媒体上的口碑传播速度极快,一部好电影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迅速获得关注。
优质内容始终是王道:无论营销策略多么精妙,最终决定一部电影成败的还是其本身的质量。《流浪地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过硬的制作质量和深刻的主题。
未来电影营销的思考
《蛟龙行动》的遭遇也折射出当前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的一些问题:
排片两极分化严重:优质电影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埋没,这不利于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营销成本过高:中小成本电影在面对大制作时往往处于劣势,这可能导致电影产业的同质化。
观众选择困难:面对多部高质量电影同时上映,观众往往难以抉择,这也影响了单部电影的票房表现。
短视频冲击:随着短视频和短剧的兴起,电影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真正优质的电影才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结语
《流浪地球》的成功证明了点映策略的有效性,但《蛟龙行动》的遭遇也提醒我们,点映并非万能钥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一部电影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我们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像《流浪地球》和《蛟龙行动》这样的优质电影,也希望电影市场能为这些优秀作品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