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江门历史文化的深度体验之旅
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江门历史文化的深度体验之旅
2024年5月,江门市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中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成为江门市首家获此殊荣的博物馆。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以下简称“侨博馆”)的突出表现。作为江门华侨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侨博馆以其独特的展览内容和创新的传播方式,成为了展现江门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恢宏大气的展览空间
侨博馆位于江门五邑华侨广场内,馆内固定陈列面积达5110平方米,展出展品约1200件(套)。其核心展览《根在侨乡——江门华侨华人历史展》于2022年8月完成改陈,是目前国内最大、以最新学术视角阐释华侨文化的单体展览。展览通过“远赴重洋”、“拼搏海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等多个单元,生动展示了江门籍华侨华人的历史足迹。
展览采用现代化的展示手法,将历史、学术、艺术有机融合。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珍贵的历史文物以及互动多媒体设备,为观众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参观体验。自2023年1月对外开放以来,侨博馆已累计接待观众超80万人次,成为了市民游客感受侨乡文化内涵的热门去处。
珍贵的馆藏文物
侨博馆收藏华侨实物4万多件(套),其中五邑银信(侨批)、华侨护照等馆藏精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高位居全国同类博物馆前列。这些珍贵文物,从多个方面反映了五邑华侨华人艰难而辉煌的创业史和丰富深厚的五邑华侨文化。
创新的文化传播
为了更好地传播华侨文化,侨博馆采用了多种创新方式。博物馆免费为观众提供普通话、粤语、客家话、英语、德语等多种语言的讲解服务,平均每天接待团体及散客10场。此外,侨博馆还开发了“邑起游侨博”微信小程序,游客通过小程序即可了解展板内容及文物背后的故事。
侨博馆积极开发各类教育活动,2021-2023年共举办讲座及社会教育活动499场次,内容涉及博物馆藏品、华侨历史、传统文化等。博物馆还推出了《跟着华侨游侨博》系列视频,从华侨的角度带领线上观众了解博物馆;《探秘侨博馆》系列视频则深入解读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这些视频在2023年“古物焕新YOUNG”腾讯探元文化创新大赛中获得视频号赛道视频创意组二等奖。
独特的文化价值
侨博馆不仅是展示华侨历史的场所,更是江门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侨都,江门拥有丰富的侨资源,侨博馆通过展示海外华侨的历史贡献、侨乡文化遗产以及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名片。
侨博馆的建设和发展,体现了江门市对华侨文化的重视和传承。博物馆通过高质量的展览和活动,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为江门打造“文旅融合标杆地”城市文化名片增添了重要砝码。
未来展望
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对侨博馆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侨博馆将继续坚持以“侨”为特点,构建特色馆藏体系,推出更多高质量的展览和活动。同时,博物馆还将加强对以“侨批档案”为代表的华侨文物的研究阐释,深入挖掘和传播江门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推动侨乡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讲好江门故事、中华文明故事。
作为江门市首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侨博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场所,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它承载着江门华侨华人的集体记忆,展现了江门作为中国侨都的独特魅力,必将成为江门城市文化的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