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的保安族,为什么叫保安族?其如何起源?
最年轻的保安族,为什么叫保安族?其如何起源?
56 个民族起源系列之 12 便是保安族啦。它有着独特的文化与历史,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闪耀着独特光芒,展现着别样风采。
保安族为何称作保安族呢?缘由在于那著名的保安腰刀。那么,保安族的人都是带刀侍卫吗?
一、人口与分布
人口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分布情况反映了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密度各异,有的地方人口密集,有的地方则相对稀少。这种分布差异不仅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也对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产生着重要作用。
保安族主要集中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的大河家地区,同时也有部分散居在青海和新疆等地,其人口数量为 24434 人。
大致在明朝初期之时,保安族人开始栖居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河边的保安城、下庄以及尕撒尔这三个地方,彼时这三处被俗称为“保安三城”,保安族的名称也正因如此而诞生。
二、民族之起源
民族的起源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它涵盖了历史、文化、地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不同民族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保安族由蒙古族人、回族人、汉族人、藏族人、土族人以及色目人等融合而成。其起源究竟以谁为主尚无定论,目前主要有蒙古族人为主、回族为主、色目人为主这三种说法。
先前的学者以保安族的语言保安语作为切入点,因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便认为其起源应以蒙古族人为主。孩科觉得这种说法较为客观。
86 年甘肃民族出版社及 89 年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两书,皆认为保安族起源应以色目人为主,其一有保安族人参与定稿,其一为保安族人撰写。基于尊重本民族意愿,本文采纳其以色目人为主的观点来介绍保安族起源。
蒙古人在三次西征期间,将众多西域和中亚地区的色目人带回,如突厥人、波斯人等。这些人被编成“探马赤军”,驻守在西北各地,以协助蒙古军队作战。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之后,战争态势渐缓,“探马赤军”被编入民籍,在当地驻扎并进行屯垦。他们得以娶妻生子,开始成家立业,这些人便是保安族的先民。
明朝时期,原本信奉伊斯兰教的色目人聚居在保安三城区域,各地调来守边的回族、汉族军士也在此杂居,同时与周边蒙古族、藏族、土族等民族相互融合,由此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民族,即保安族。
在遗传学领域,DNA 测序结果显示,保安族起源于中亚,与回族、东乡族以及北方汉族关系较为亲近。如今保安族人的各方面特征,可作为旁证,现简要介绍几点供参考。
在宗教信仰领域,保安族秉持着伊斯兰教信仰。这与彼时那批色目人所信仰的伊斯兰教相互呼应,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在经济领域,保安族具备出色的经商能力,这与昔日色目人所传承的经商传统相互呼应,彰显出其独特的商业智慧。
在手工工艺领域,保安族人民精于打刀,此技艺与元朝蒙古军中的“回回工匠”相契合。他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打造出了一把把锋利的刀具。
体质层面来看,保安族人拥有健壮的体格,面部多生胡须,性格极为强悍,其特质与色目人较为相似。
在饮食方面,保安族对油香、馓子、凉面等面食颇为喜爱,这与西域民族的饮食习惯相互呼应,展现出独特的饮食文化特点。
三、语言文字方面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文字则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语言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交流与理解的关键。
保安族拥有其独特的语言,即保安语,归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蒙古语族,其中汉语借词数量较多。该民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四、民族印象
每个民族都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有着独特的文化符号与精神特质。它们如同璀璨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展现出各异的风情与魅力。
保安族乃注重礼仪、敬重长者、热情待客且心灵手巧之民族。其民族起源虽较晚,历史不如其他民族那般悠久,然而其发展历程恰好表明,民族始终处于持续融合的进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