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突发性耳聋,你了解多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突发性耳聋,你了解多少?

引用
人民网
8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jksb/pc/content/202412/03/content_30033093.html
2.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3786859e500b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96164
4.
https://y.dxy.cn/v2/hospital/12671/937992.html
5.
https://health.ntuh.gov.tw/health/new/6546.html
6.
https://share.shkp.org.cn/content.html?type=if&id=458012
7.
https://www.hdyfy.com/medical/detail/id/7784.html
8.
https://wsjkw.sh.gov.cn/jtjj/20241014/92cff48fc6ac4781bf9960ce3f02e745.html

“医生,我早上起来耳朵突然听不到了……”

这是耳鼻喉科诊室里经常能听到的焦急声音。突发性耳聋,这种令人恐慌的疾病,正在悄然年轻化,不仅影响中老年人,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01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一种在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主要特征是纯音听阈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下降不少于20分贝。患者往往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一觉醒来就发现一侧或双侧耳朵听力下降,甚至完全听不到声音。

除了听力下降,突聋还可能伴随以下症状:

  • 耳鸣:约90%的患者会出现持续性耳鸣,声音如蝉鸣或嗡嗡作响
  • 耳闷胀感:约50%的患者会感觉耳朵被堵塞
  • 眩晕:约30%的患者会出现头晕或天旋地转的感觉
  • 听觉过敏或重听
  • 耳周感觉异常
  •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焦虑、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症状
02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

尽管突发性耳聋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医学研究发现以下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1. 病毒感染:流感病毒、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近期感染都可能诱发突聋。

  2. 血管阻塞:内耳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血液循环问题可能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引发突聋。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患者在情绪激动或过度疲劳后容易发病。

  3. 自体免疫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影响内耳功能。

  4. 其他因素:包括头部外伤、耳毒性药物使用、肿瘤压迫、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等。

值得注意的是,情绪因素在年轻人突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工作压力大、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都可能成为诱因。例如,一位37岁的母亲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情绪激动后,第二天就出现了听力下降的症状。

03

高发人群与危害

突发性耳聋的年发生率约为每10万人中有5-30人,主要发生在40-60岁的人群中。但近年来,这一疾病正向年轻群体蔓延,通宵加班的护士、批改论文的教授、熬夜打游戏的学生等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突聋的危害不容忽视:

  • 听力永久性损失: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期(48-72小时),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
  • 生活质量下降:耳鸣、眩晕等症状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 精神心理影响: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04

诊断与治疗

突发性耳聋的诊断主要依靠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听阈检查、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 类固醇治疗:这是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口服或注射类固醇,以及耳内注射类固醇。
  2. 高压氧治疗:通过提高组织氧分压,帮助恢复耳蜗血氧。
  3. 改善内耳供血的药物:如血管扩张剂、溶栓和抗凝药物。
  4. 神经营养类药物: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

治疗效果与以下因素有关:

  • 治疗时机:发病15天内治疗效果最好,超过15天后效果显著下降。
  • 年龄:年纪越大,恢复效果越差。
  • 听损程度:轻度听损比重度听损预后更好。
  • 伴随症状:伴有眩晕的患者预后较差。
05

如何预防突发性耳聋?

虽然突发性耳聋难以完全预防,但通过以下措施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1.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作息、规律饮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
  2. 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熬夜。
  3. 控制情绪:学会调节压力,避免过度焦虑和激动。
  4. 远离噪音:减少耳机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
  5. 关注身体状况:及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6. 注意保暖:冬季外出注意头部保暖,预防病毒感染。

突发性耳聋虽然可怕,但通过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关键是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立即就医,不要拖延。保护听力,就是保护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