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绿萼梅,疏肝和胃安中,泡茶煮粥皆可,女性尤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绿萼梅,疏肝和胃安中,泡茶煮粥皆可,女性尤宜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awjxt.net/szszxyjhyy/jkjy/content/post_1136393.html

绿萼梅,作为梅花的一种名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它性平味酸涩,归肝、胃、肺经,具有疏肝和中、理气化痰的功效,特别适合女性使用。本文将详细介绍绿萼梅的来源、功效、临床应用及食疗方法,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传统中药。

绿萼梅入药

  •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花蕾,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花蕾干燥而成。
  • 异名:白梅花、梅花、梅、春梅、干枝梅。
  • 性味:味微酸、涩,性平。
  • 归经:归肝、胃、肺经。
  • 功能与主治:疏肝和中、理气化痰。
  • 适用人群:肝胃气滞所致的胁肋胀痛、脘腹痞满、嗳气、食欲不振、胃痛、消化不良者。情志不舒、肝气郁滞、痰气郁结所致心情烦躁郁闷、神经衰弱、梅核气、咽喉不爽、慢性咽炎者。
  • 注意事项:本品为理气药,气虚较重及无气滞症状者慎服。
  • 用法用量:一般用于泡茶、煮粥。煎服用量在3~5克。

临床应用

中医认为,绿萼梅性平,味酸、涩,归肝、胃、肺经,有疏肝和中、理气化痰之效。

  • 绿萼梅用于肝胃气痛时,如治疗肝胃气滞之胁肋胀痛、脘腹痞满、嗳气纳呆等,常与柴胡、佛手、青皮、香附等搭配,或与同有解郁作用的玫瑰花、月季花、茉莉花等合用。
  • 绿萼梅芳香行气、化痰散结,用于治疗痰气郁结之梅核气时,可与半夏、厚朴、茯苓等同用。
  • 国医大师徐经世认为绿萼梅药性柔和,理气而不伤阴,长于斡旋中焦气机,功善疏肝和胃安中,常用其治疗多种气郁型内伤杂病,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梅花饮片用量范围为3~5g,徐经世先生常用10~20g,强调绿萼梅大剂量应用时方可起到养肝木以主疏泄、开胃气以利和降、醒脾土以助运化的作用,小剂量则疗效欠佳。
  • 绿萼梅为解郁悦脾之要药,调肝而不伤阴,醒脾而不燥脾,清透而兼补养,安中焦而治衡,尤善燮理脾胃、肝胆之气机升降。临证可灵活运用绿萼梅治疗因郁所致的诸多杂症,并根据其具体药性特点和临床需要合理把握用量。
  • 此外,女性患者尤适合用绿萼梅调肝解郁,且绿萼梅可作为食疗妙方“煮粥食”“蒸露点茶”,以达开胃散郁、生津止渴之效。

典籍记载

  •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绿萼梅具有“开胃散郁……利肺气,去痰壅”等作用,并指出“单叶绿萼入药尤良”;
  • 汪昂《本草备要》载绿萼梅“清香,开胃散郁,止渴生津,解热涤烦。得先天气,助清阳上升,清肺气,去痰壅,解胎毒痘毒要药”,认为其开胃气、解肝郁,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对中焦脾胃、肝(胆)均有调养作用;
  • 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云:“绿萼白梅为佳,入药舒肝解郁,清火稀痘”;
  • 王一仁《饮片新参》亦言:“绿萼梅平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 《百花镜》中说绿萼梅:“开胃散邪,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津止渴,解暑涤烦。”

验方分享

  1. 咽喉异物感,上部食管痉挛:绿萼梅、玫瑰花各3g。开水冲泡,代茶常饮。(《浙江药用植物志》)
  2. 妊娠呕吐:绿萼梅6g,开水冲泡,代茶饮。(《浙江药用植物志》)
  3. 瘰疬:鸡蛋开一孔,入绿萼梅花将开者七朵,封口,饭上蒸熟,去梅花食蛋,每日1枚,七日痊愈。(《本草纲目拾遗》)
  4. 痘疹:①每年腊月清晨,摘带露绿萼梅一百朵,加上白糖,捣成小饼,令食之。(《不药良方》)②治痘已出未出,不起不发,隐在皮肤,并治麻疹斑疹:梅花一两,桃仁、朱砂、甘草各二钱,丝瓜五钱。为末。每服五分,参苏汤下。
  5. 唇上生疮:白梅瓣贴之,如开裂出血者即止。(《赤水玄珠》)

绿萼梅食疗

  1. 绿萼梅蒸蛋
  • 材料:绿萼梅(白梅花)5克,鸡蛋1个,盐、香油各适量。
  • 做法:先用白梅花煎取适量汤汁,再用汤汁与鸡蛋液混匀,倒入蒸碗,加适量盐,上蒸锅大火蒸10分钟,制成鸡蛋羹,加香油即可。每日1个,连服7日。
  • 功效:此方源自《本草纲目拾遗》,有疏肝、理气、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气郁、情志不遂所致的颈部淋巴结核(瘰疬)。
  • 适合人群:适合由于悲怒忧思、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所致颈部淋巴结节,常伴潮热、消瘦、咳嗽、盗汗、失眠、厌食等症状者。春季食用尤佳。
  • 特别注意:气虚而无气滞者不宜。
  1. 绿萼梅菊花茶
  • 材料:绿萼梅、白菊花各3克。
  • 做法:将绿萼梅、白菊花放入杯中,冲入沸水,加盖浸泡15分钟后倒出饮用。每日可多次冲泡,代茶频饮。
  • 功效:此茶可解肝郁、降肝火、凉肝血、解肝毒,适用于肝郁气滞及肝阳上亢诸证。
  • 适合人群:适合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痛、肝胃不和、心情烦闷者。适合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耳鸣、头胀痛、心烦口苦、面红眼赤、咽喉肿痛者。春季饮用尤佳。
  • 特别注意:气虚胃寒、泄泻者不宜。
  1. 梅花粥
  • 做法:粳米30~60g煮粥,粥将成时加绿萼梅5g,再煮至花刚熟即成。
  • 功效:此取绿萼梅"助(脾胃)清阳之气上升",粳米养胃气。用于素体脾胃虚弱,湿犯脾胃则清阳之气不升,以致脘闷,食欲减退。
  1. 梅花茶
  • 做法:绿萼梅3~6g,蜂蜜适量。用沸水浸泡,代茶饮。
  • 功效:本方取绿萼梅清热生津、除烦,蜂蜜清热润燥。用于暑热或热伤胃阴的心烦口渴。
  1. 三花悦肝茶
  • 做法:绿萼梅、玫瑰花、合欢花各3克,加适量水煮成花茶饮用。
  • 功效:疏肝解郁、化痰安神。主要适用于肝郁化火的人群,通常表现为体型偏瘦,容易生气,经常感到两胁肋部疼痛、胀满,伴有口干口苦、眼睛红肿疼痛、大便干燥、小便黄色等症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