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背后的西昌秘密基地
嫦娥奔月背后的西昌秘密基地
2024年6月26日,随着嫦娥六号返回器成功着陆,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月背采样返回的国家。这一历史性突破的背后,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
从荒山沟到航天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崛起之路
1970年,一群航天人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的深山沟里,开始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建设。这里海拔高、纬度低,地形隐蔽,水源丰富,是建设卫星发射场的理想之地。1982年,西昌发射场正式交付使用,从此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1984年1月29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时代。同年4月8日,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结束了中国租用外国卫星看电视的历史。1990年4月7日,该中心成功将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国家。
探月母港:嫦娥奔月的起点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母港”。自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以来,这里见证了中国探月工程的每一步跨越。
2024年1月,嫦娥六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启程,奔赴月球背面执行采样返回任务。这是人类首次在月背进行采样返回,也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探月工程中的又一重大贡献。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一次次精准发射,助力中国探月梦一步步变为现实。
创新驱动: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2024年2月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迎来历史性时刻: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吉利星座02组卫星发射升空,这是西昌发射场执行的第200次发射。从1984年首次发射至今,西昌发射场用40年时间完成了这一壮举,成为我国用时最短突破200次大关的发射场。
更令人瞩目的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个完成100次发射的发射场,第一个完成200次发射的发射场,第一个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场,第一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发射场……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持续的科技创新和能力提升。近年来,中心先后攻克低温推进剂大流量加注、低温火箭“零窗口”发射、零秒脱落、腐蚀防护等多项关键技术,两场均已具备执行高密度发射任务能力。
未来可期:向着星辰大海继续进发
根据计划,2025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还将执行多项重要发射任务,包括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等。未来,这里还将承担载人登月、行星探测、重型火箭发射等更多国字号任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向着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的目标迈进。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基石,它将继续为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贡献力量。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缩影。从最初的荒山沟到如今的“探月母港”,从最初的追赶者到如今的领跑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也必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想,继续向着星辰大海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