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虚假招聘频发,如何有效维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虚假招聘频发,如何有效维权?

引用
网易
12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285G1030550A0OW.html
2.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10-21/doc-incthfyc2520148.shtml
3.
https://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laodongguanxi_/gzdt/202410/t20241031_528803.html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RUS87DS0530QLUU.html
5.
https://www.sohu.com/a/852835099_257321
6.
https://news.cctv.com/2024/03/06/ARTIG289RcRcJgfue9cESF9V240306.shtml
7.
https://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jiuye/gzdt/202405/t20240527_519068.html
8.
https://www.mohrss.gov.cn/rlzyscs/rlzyldgls_gzdt/202404/t20240418_517044.html
9.
https://www.gztozed.com/media_details/8.html
10.
http://www.jugeng.com/index.php/index/mnews_detail?id=3561
11.
https://rsj.sh.gov.cn/trdhy_17355/20250114/t0035_1429927.html
12.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8/content_6971235.htm

随着求职旺季的到来,虚假招聘信息层出不穷,许多求职者不慎落入陷阱。面对虚假招聘信息,求职者应该如何有效维权?本文将详细解析相关法律法规及实用技巧,帮助求职者避免损失并维护自身权益。

01

虚假招聘的常见套路有哪些?

虚假招聘的手段层出不穷,但常见的套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高薪诱惑:以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资吸引求职者,如承诺“月薪过万”、“年薪百万”等。

  2. 培训收费:以“岗前培训”为由,要求求职者支付高额培训费用,承诺培训后安排高薪工作,实则培训后不兑现承诺。

  3. 虚假职位:发布根本不存在的职位信息,或者职位描述与实际工作内容严重不符。

  4. 个人信息盗用:收集求职者个人信息后,用于其他非法用途,如办理信用卡、注册公司等。

  5. 异地诈骗:以“异地高薪工作”为诱饵,要求求职者先支付各种名目的费用(如体检费、住宿费等)。

02

遇到虚假招聘,应该如何维权?

如果不幸遇到虚假招聘,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维权:

  1. 收集证据:保存与招聘方的所有聊天记录、邮件往来、虚假合同以及转账凭证等,这些是后续维权的重要依据。

  2. 报警处理: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详细说明被骗过程,并提供收集到的证据。警方会根据情况展开调查。

  3. 联系平台:若通过平台遭遇诈骗,应立即通知该平台客服,告知其相关情况。平台有责任协助调查,可能封禁涉诈账号,防止更多人受害。

  4. 保护个人信息:警惕诈骗者利用获取的信息进一步行骗,如修改重要账户密码,确保信息安全。

  5.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遭受较大经济损失,可咨询专业律师,了解是否可通过民事诉讼等方式追偿。

03

相关法律法规如何界定虚假招聘?

根据《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和《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属于违法行为。具体规定包括:

  1.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的招聘信息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信息。

  2. 从事职业中介活动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应当取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行政许可。

  3. 违反上述规定,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4. 求职者遇到虚假招聘可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监管部门将依法查处。

04

招聘平台在虚假招聘信息中承担什么责任?

招聘平台作为信息发布渠道,负有监管责任。具体包括:

  1. 审核义务:平台应对入驻企业资质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 处理义务:接到求职者举报后,平台应及时处理涉嫌虚假的招聘信息,必要时应封禁涉诈账号。

  3. 协助义务:配合求职者和相关部门调查,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4. 公示义务:对存在虚假招聘行为的企业,平台应建立黑名单制度,向公众公示。

05

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一:培训贷诈骗

2024年3月,北京捌五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未取得相关许可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发布招聘广告,吸引高校毕业生应聘。面试过程中,该公司以“能力不足导致面试未通过”为由,诱导求职者参加“新媒体运营/直播运营”等职业技能培训,收取每人2万元左右的培训费用,并承诺培训后推荐高薪工作岗位。但培训结束后,该公司并未履行承诺。

处理结果:北京市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法责令该公司退还所收费用,并处以停止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停止办学的行政处罚。

案例二:虚假承诺诈骗

2024年3月,甘肃红歌聚贤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在某直播平台发布招工信息,宣称“月薪7500元,安排4人间空调房,转正后有五险一金”。但劳动者入职后发现,实际月薪和住宿条件等与招聘承诺明显不符。

处理结果:甘肃省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法下达《劳动保障监察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整改,并赔偿求职者相应损失。

06

如何预防虚假招聘?

  1. 选择正规渠道:通过官方招聘网站、企业官网或正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求职。

  2. 核实信息:对招聘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信息。

  3. 谨慎付费:正规招聘不会要求求职者支付任何费用,包括培训费、体检费等。

  4. 保护隐私:不要轻易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

  5. 理性对待高薪:对明显高于市场水平的薪资保持警惕,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

  6. 多方求证:在签订合同前,可向已入职员工了解公司实际情况。

虚假招聘不仅给求职者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造成精神困扰。因此,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要保持警惕,遇到问题及时维权。同时,相关部门和招聘平台也应加强监管,共同营造健康的就业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