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瓷器】中国宋代五大名窑
【美学.瓷器】中国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学价值,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瑰宝。这些名窑各具特色,从官窑的皇家排他性,到哥窑的开片美,再到定窑的白瓷工艺,汝窑的稀有性,以及钧窑的窑变艺术,展现了宋代瓷器艺术的巅峰成就。
官窑:为皇权而存在
官窑青釉方花盆 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官窑青瓷弦纹贯耳壶
官窑,专为皇家烧造瓷器的窑口,其产品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宋代宫廷从众多窑系中选取贡品,但当皇帝的艺术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便批准成立官窑。官窑瓷器的残次品通常会被处理掉,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后,官窑随朝廷南迁至杭州,形成了“旧官”和“新官”的区别。今天,我们所见的官窑瓷器多为南宋“新官”所制,北宋“旧官”的遗址至今尚未找到。
哥窑:残缺,也是美
哥窑青釉贯耳瓶及其细部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五足洗 上海博物馆藏
哥窑瓷器以独特的开片工艺著称,这种工艺源自釉面的自然裂纹,工匠们巧妙地将其转化为装饰艺术。哥窑瓷器的开片呈现出金丝铁线的交错之美,这种“物哀之美”令人赞叹。
关于哥窑的年代和产地,学术界至今仍有争议。目前,传世哥窑瓷器主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近年来,学者们通过科技检测和文献研究,推测哥窑的产地可能在杭州凤凰山附近,但具体年代仍是一个谜。
定窑:我有我的精彩
哥窑青釉菊瓣式盘 故宫博物院藏
定窑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的白瓷窑口,以其独特的白色调和精美的纹饰著称。唐代白瓷泛青,宋代白瓷则偏黄,这种变化源于燃料从柴到煤的转变。北宋后期,定窑因“有芒”之嫌被废用,转而供奉金、元两朝,展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汝窑:土豪成就之路
哥窑青釉菊瓣式盘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瓷器以天青色为主,釉面常有细碎繁密的开片纹路,宛如鱼鳞或冰裂。汝官窑仅存在20余年,产量稀少,加之工艺精湛,使其成为宋代瓷器中的瑰宝。据统计,全球各大博物馆中收藏的宋汝瓷不足70件,因此有“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的美誉。
钧窑:就要这般光彩
哥窑青釉菊瓣式盘 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瓷器以独特的窑变釉闻名,通过在青瓷釉中加入铜、钛、锡、磷等元素,烧制出红、蓝、紫等多种色彩。钧窑瓷器讲究造型和纹理的规整对称,展现出高雅大气的艺术风格。即使到了明清时期,工匠们仍无法完全掌控窑变的不确定性,这种不可控性反而增添了钧窑瓷器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