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进村: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快递进村: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每天,约有5亿件快递包裹被揽收,其中超过1亿件在农村地区流动。这一串数字背后,是中国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飞速发展,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从2014年启动“快递下乡”工程,到如今“快递进村”覆盖全国,中国邮政快递业正在为农村经济插上科技翅膀。
政策引领,织密农村物流网络
2014年,国家邮政局启动“快递下乡”工程,拉开了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序幕。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这张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已经初具规模。
截至2024年,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已达98%,累计建设33.78万个“一点多能、一站多用”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这意味着,无论是在东北的黑土地,还是在西南的崇山峻岭,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快递服务。
这张庞大的物流网络不仅方便了农民的生活,更为农村经济插上了科技翅膀。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237.7亿件,同比增长22%。其中,农村地区快递业务量占比持续提升,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增速分别达到40%以上。
创新模式,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快递进村不仅带来了城市的商品,更为农村特产找到了销路。在河南光山县,一件件羽绒服借助快递网络走出深山;在陕西周至县,中通日均寄出猕猴桃突破10万件。据统计,2023年全国共打造143个业务量超千万件的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今年国家邮政局更是会同有关部门推出100个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和300个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村市场,各大快递企业纷纷创新服务模式。在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牧民马晓峰通过电商直播,将牦牛牛干、枸杞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邮储银行青海分行解决资金问题,地区邮政网络疏通物流难点,今年销售额将超过300万元。”马晓峰说。
典型案例,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甘肃平凉市,当地邮政管理局通过“三个融合”推进客货邮发展。他们整合邮政分拣场地、营业局所、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等资源,依托农村公路和城乡公交“村村通”的优势,打造“一站多能+多点布局”的客货邮融合网。目前,平凉市已创建客货邮融合综合服务示范点8个、示范线8条,通过客货邮方式日均运输邮快件2000余件。
在四川雅安名山区,当地政府探索出“交商邮农旅供”多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依托1049公里的农村公路网,名山区全面布局农村寄递网,实现了公路网与物流网的紧密结合。通过投入800余万元,构建起由1个县级物流中心、11个镇级物流营运中心、98个农村物流节点共同组成的三级农村物流体系。2024年上半年,该区共派送农村地区快件超40万件,促进农村地区上行快件百万余件,有效带动了当地茶叶、猕猴桃、耙耙柑等特色产品销售。
未来展望: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尽管成绩斐然,但快递进村仍面临不少挑战。由于各地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快递企业在部分地区搭建网络、设置网点、提供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国家邮政局新闻发言人、市场监管司司长林虎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全链条建设,在新建小区、老旧小区改造、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推动配套建设村级快递服务站和智能快件箱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开拓农村寄递物流市场“新赛道”。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快递进村不仅会改变农村的物流方式,更将重塑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