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八卦楼:百年建筑的重生与文化传承
鼓浪屿八卦楼:百年建筑的重生与文化传承
2024年5月18日,一场名为“与时空对话——艺术与情感的交响”的主题活动在鼓浪屿八卦楼举行。参与者手持任务卡,在这座百年建筑中寻找被隐藏的“知识宝藏”。这场别开生面的活动,不仅让市民游客深入了解了八卦楼的历史文化,更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座被誉为“小白宫”的建筑瑰宝。
百年传奇:八卦楼的前世今生
八卦楼坐落于鼓浪屿东北部的笔架山东北麓,居高临下,尽览厦鼓两岸风光。这座始建于1907年的建筑,见证了厦门近代史的变迁。
八卦楼的建造始于一个宏伟的梦想。台湾富商林鹤寿决心在鼓浪屿建造一座超越所有别墅的豪宅。他聘请了时任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的美籍荷兰人郁约翰担任设计师。然而,这个庞大的工程最终因资金问题而停工,林鹤寿也因此破产。这座未完成的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几易其主,曾被用作书院、难民收容所、厦门大学文学院新生院等。
1983年,八卦楼被选为厦门市博物馆,后又改为风琴博物馆,专门展示生于鼓浪屿的旅澳华人胡友义先生捐赠的各式古风琴。2006年,八卦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之一。
西方古典与东方神秘的完美融合
八卦楼是一座典型的西方古典复兴风格建筑,其独特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建筑主体呈矩形,四面设有塔斯干巨柱支撑的柱廊。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屋顶逐层凸起的八边形造型和八棱红色穹顶,这也是八卦楼名称的由来。
建筑内部设计更是别具匠心。一至三层的中央是八角形大厅,每一层都设有回廊围绕穹顶。这种设计不仅避免了大建筑的沉闷感,更赋予了空间独特的神秘氛围。内部装饰融合了西方古典建筑风格和厦门本土的地域特点,如主体大楼屋檐下一圈内凹的水平空间、正大门上方花岗岩三角形大山花、椭圆形勋章造型的青斗石等。
重获新生:修缮后的八卦楼
经过近三年的保护性修缮,八卦楼于2024年重新对外开放。此次修缮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力求还原建筑的历史风貌。修缮团队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如由厦大团队研发的砌体结构修复和加固用置换砂浆技术,努力让这座百年建筑“延年益寿”。
修缮后的八卦楼对外开放面积从原先的约1800平方米增至约12030平方米,主楼和附楼的功能分区更加明确。主楼一层设有主展厅和多个主题展厅,全面介绍风琴发展历史;二层展示手风琴和传统工艺;三层则成为共享钢琴演奏点。附楼则专门设置“桂冠上的明珠”专题展,讲述八卦楼的风雨变迁。
音乐之岛的璀璨明珠
如今的八卦楼不仅是鼓浪屿的地标性建筑,更成为了中国唯一的风琴博物馆。馆内珍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风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达6米多的“诺曼·比尔”管风琴。这台具有百年历史的管风琴曾需要人工鼓风才能演奏,如今已改为电动。另一件镇馆之宝是来自美国的“凯斯文特”管风琴,琴体高达13米,宽12.5米,重达35吨,拥有7451个风管。
八卦楼的重生,不仅是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见证了鼓浪屿从一个小小海岛发展成为“音乐之岛”的历程,承载着厦门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未来,八卦楼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述着属于这座城市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