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职场霸凌与心脏病风险:一个被忽视的健康隐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职场霸凌与心脏病风险:一个被忽视的健康隐患

引用
36氪
9
来源
1.
https://36kr.com/p/2749826449767176
2.
http://jl.people.com.cn/n2/2024/0828/c349771-40958552.html
3.
https://blog.csdn.net/amusky/article/details/139232995
4.
https://www.etmh.org/News/news_more?id=c590464e7dd54a63b4b3274cc7f499b6
5.
https://news.ttv.com.tw/news/11401130000800W
6.
https://www.etmh.org/Mental_health/topic_more?id=91d8f3eb9a114521acd2632cf513be0d
7.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38/8507266?zh-cn
8.
https://midwayforyou.com/psychologist-bullying-resignation/
9.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501130057.aspx

欧洲最新研究显示,职场霸凌不仅会损害心理健康,还会显著增加心脏病风险。在不重视员工心理健康的公司中,全职员工患抑郁症的风险更是高达三倍。这一发现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职场环境与员工健康关系的广泛关注。

01

职场霸凌: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问题

职场霸凌,这一曾经被忽视的现象,如今已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职场问题。根据美国工作场所霸凌研究所(WBI)2024年的调查数据,职场霸凌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 上对下霸凌最为常见:55%的霸凌行为来自上级对下级,而同事间的霸凌占29%。
  • 普通员工更易成为目标:54%的霸凌受害者是一般员工,经理人占38%。
  • 远程工作并非“安全区”:43%的远程工作者表示曾遭受或目睹霸凌行为。

职场霸凌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

  • 言语攻击:如搪塞嘲笑、言语恐吓、咆哮、贬低羞辱等。
  • 社交孤立:故意排除同事,不与其交流或合作。
  • 工作分配不当:给予不合理的工作量或设置不可能达成的目标。
  • 性骚扰:任何形式的性暗示或不当接触。
02

健康隐患:不只是心理问题

职场霸凌的危害远不止于心理层面。研究发现,长期处于霸凌环境下的员工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南澳大学的心理社会安全气候观测平台对1084名全职员工进行的研究显示,不良的管理方式会增加抑郁症风险,而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除了心血管疾病,职场霸凌还会导致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

  • 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焦虑、恐慌等情绪障碍。
  • 睡眠障碍:失眠、多梦、睡眠质量下降。
  • 身体症状:疲劳、缺乏活力、免疫力下降。
  • 行为改变:频繁请假、工作效率降低、甚至产生离职念头。
03

如何应对职场霸凌?

面对职场霸凌,个人和企业都可以采取积极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个人层面:

  1. 识别霸凌行为:了解职场霸凌的表现形式,及时识别自己是否正遭受霸凌。
  2. 记录证据:详细记录每一次霸凌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经过。
  3. 寻求支持:向信任的同事、上级或人力资源部门反映情况。
  4.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通过运动、健康饮食等方式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5. 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感到无法应对,及时咨询心理健康专家。

企业层面:

  1. 建立零容忍政策:明确禁止职场霸凌,制定相关处罚机制。
  2. 开展培训:定期为员工提供职场霸凌识别和预防培训。
  3. 设立匿名举报渠道:鼓励员工报告霸凌行为,保护举报人隐私。
  4. 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务,定期开展心理测评。
  5. 培养积极工作文化:倡导尊重、包容的工作氛围,避免指责文化。

职场霸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个人、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提高意识、采取预防措施和提供支持,我们可以逐步消除职场霸凌,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和可持续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